橘子花开

标签:
橘子花开台北人杂谈 |
分类: 影落池里 |
楼下的橘子花开了,恣意烂漫,状白,形如茉莉,却比茉莉味滞,粘重。第一次认识橘子花,是回老家给外公扫墓,其实清明回家也不是头一次,只是那一次正巧碰上黄土周围一株橘子花开,悠静平远。
在这里,他遇见了我的外婆,重新组织家庭,生下了仨个女儿,也就是我的大姨小姨和我的母亲。现在无法再去深究他当初的想法,简单的道理,也许是嘉禾相对宁远热闹繁华更适合谋生;其次,就是堂兄遗留下来的儿子是个孤儿,他有抚养侄子长大成人的责任。而这直接的后果是,当外公百年之后,没有如愿完成叶落归根的遗愿,这成了他最大的遗憾。一辈子身在老家未走出大山的儿子——我的大舅,拒绝为外公尽孝,他怨恨外公把他们留在了乡下。而一个外人,也就是外公的侄子,我的另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舅舅,在外公的辅佐下如愿成为一名裁缝,彻底改变了命运,成了名副其实的“公家人”,结婚生子在城里扎了根,他的后代也相继进入服装厂,捧上了铁饭碗。如此,外公的遗骨永远留在了他乡异地。
做为后人,我们无法评判外公所做所为,外公也极少与他的仨个女儿谈起这件事的始末,他视侄子如己出,让仨个女儿与侄子以兄妹相称,像操办女儿的婚事一样操办了侄子的婚礼。我们更无资格站在某个立场去指责大舅的狭隘,没有感同身受的苦难,没有经历无数个白天黑夜的期待与失望的煎熬,他们父子间的恩怨岂是三言两语能掰分明的。
在我的记忆里,外公是温和慈爱的,他是教会我识字的第一位启蒙者。每天他下班回来,最喜欢的事就是抱着我,走到贴满报纸画报的墙上去认字。一溜表兄妹中,只有我的童年是在外公外婆身边长大的,至今他们都羡慕我有这样的福气,得到了外公老人家全身心的怜爱。如果那时有人说外公任何坏话,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的。
但是现在我明白,这世上没有一个完整无缺陷的人,没有十全十美。人性的自私伪善懦弱,不触及底线不会剥离出来,特别是至亲的人。当我们一腔热血去信任对方,有可能得到的回报却是身陷囹圄甚至走上生死之境。这中间没有所谓的真相,真相隐藏在人性深处,你看见的现象不过是你想象构造出来的境像罢了。就像外公和大舅父子一场,难道外公不爱他的儿子吗?为了弥补伤害,外公每月从工资里拿出大半寄往老家,他用这种方式承担一个父亲应尽的责任,尽管这边他也有妻子孩子要抚养。只是从此两个大舅的命运天差地别,外公辜负了一个孩子对父亲的所有期望,但同时他又给了另一个孩子完全的父爱。如今,这中间的对错都付与了时间,一起跟随逝去的人化为云烟,无处话凄凉。
正像电视《一把青》中,芊仪和朱青说的,我们做错了什么?是日子错了吗?日子没有错,是我们做错了,怨不得别人,只怪我们逃得不够快,所以都留在了船上,跟着日子一起荒凉了。根据白先勇先生小说《台北人》改编的连续剧《一把青》,围绕秦芊仪、周伟训和朱青仨个女人的生活经历,讲叙了一段特殊时期的人情世态。仨个女人因缘际会,是姐妹又是仇人。日子平静时,她们率真诚恳相依为命。但是,各有各的私心,动荡的岁月她们缔结的友情一攻就破,经不住时间的考验。那种撕心裂肺的绝望和背叛,正如朱青在狱中说的,“为了生存,出卖之后我也愿意去忏悔。”出去以后就是自自由由的,要怎么痛哭流涕都可以。
一个人一生中总要抓住一点什么,才有让自己苟活下去的勇气吧。友情、爱情、婚姻、家庭、父子母女?《一把青》中仨姐妹相爱又相杀。她们不爱彼此吗?是,也不是。她们都有爱,有一颗为对方付出的真情实意。相依为命时是真的,相互撕裂指控时也是真的,哭和笑流出的眼泪都是真的。她们是彼此最好的姐妹,但结局是凄凉的。就像外公和大舅,他们都没有错,他们都是最善良的人,但今生却不是好的父亲也不是好的儿子。或许,这就是宿命。
楼下的橘子花开了,恣意烂漫,状白,形如茉莉,却比茉莉味滞,粘重。第一次认识橘子花,是回老家给外公扫墓,其实清明回家也不是头一次,只是那一次正巧碰上黄土周围一株橘子花开,悠静平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