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广电部限制选秀的真正动机
一个月前风传消息,国家广电总局局长专门在全国广播影视局长会议上发话,决心整顿真人秀节目,预计今年不能超过三家卫视在同时段播出选秀节目。
两天前,终于有了确切消息,今年的选秀活动又将遭遇一道“紧箍咒”,广电总局将限制全国范围内海选的选秀活动的播出时间,已经下文规定:选秀类活动的播出时间不得超过两个半月。
这两道“紧箍咒”无疑是专门针对选秀节目发出正式的封杀令,不让07年的选秀节目“太得势太猖狂”了。
国家广电总局之所以要专门针对选秀这种类型节目发布限制条令,对外宣称理由主要有三:
第一,选秀节目太多太过泛滥,不仅抢尽了众多电视节目的风头、垄断了收视率排行前几名,而且频频撞车。
第二,选秀节目的周期普遍偏长,而且有越来越长的趋势。06年有的选秀原本的周期计划是比较长的,但是有的原本周期并没有那么长,后来看到收视率增加就硬生生把节目周期撑长了,变成一周淘汰一个选手的进度。
第三,众多选秀节目都存在个性不突出、原创性不够的问题。
虽然这三种理由在说法上都成立,都很有道理,但是大家如果仔细研究和琢磨,就会发现真正导致国家广电总局限制选秀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另外三样推动选秀节目的法宝:
一,短信敛财。
选秀节目的主要收入有三——广告收入、短信投票收入、赛后选手经纪收入。广告收入无可厚非,赛后经纪收入非节目收入无从可靠,而短信收入暴露出来的不合理性就格外显得突出。
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短信对比赛结果的影响,造就了06年整个超女比赛过程中短信竞争几近失控的局面。整个06年超女的内幕曝料和传闻炒作有三分之一几乎是来自选手的短信票数之争,而更多选手背后的支持者也是运用短信作为手段干预比赛进程和结果,虽然结果未必很有效,但是过程却激起很多不明争相的粉丝们不太正确的攀比情绪。
早在去年9月份超女全国决赛阶段,阿冈至少有四篇文章专门提醒主办方和观众有关“短信投票环节”存在根本问题,并且呼吁从根本入手,调整短信投票规则,真正做到全国观众“1人1机1票1毛钱”的无门槛参与机制,这样就不可能被人用来干预比赛结果。
问题是,没有一个选秀节目舍得放弃这个快速的敛财手段。
二,比赛公信度。
短信可以被财力操控,专业评委可以为节目后面的可看性选择保选手,选手的晋级到哪个阶段必须取决于和选秀节目姻亲经纪公司签订卖身契合同的情况而定……这样的种种做法,如何保证比赛节目的公信度?
加上全民参与的全民选秀,本身非专业的评审标准可以参杂更多的个体因素,谁的势力大、权力大,谁就可以影响和控制比赛。所以尽管所有的选秀都一再承诺和保证自己的公信度,但是让人质疑的迹象却越来越多,节目的公信度却越来越弱。
当一堆缺乏公信度的选秀节目蜂拥而至时,观众又怎么可能和谐平静呢?这样发展下去,自然也保不齐会出乱子的。怎能不卡呢?
三、丑闻炒作。
06年各地方卫视的选秀节目推广,几乎是在比拼各自的丑闻炒作声势,哪个节目的丑闻多节目知名度就大,哪个选手的丑闻多受到的关注度就高……这样的炒作氛围有如何不把整个节目的宣传导向搞得乌烟瘴气、面目不堪呢?
作为正统卫道思想当家的广电总局,又如何能够容忍这样的局面毫无控制地发展下去呢?
也许,广电总局无法干涉到每一个选秀节目的具体操作环节,但是他们绝对有办法用宏观调控的政策规定来限定整个选秀类节目的发展走向。
然而,这样的“紧箍咒”是否真的能发挥效果,其实还很难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聪明的节目策划组,自然还是会找到自己的空子钻的。市场的需求才是真正导致选秀类节目昌盛的局面,恐怕宏观的政策调控治标不能治本,而且很有可能导致市场的不健康发展,其实大可不必如此。
但是,那些剑走偏锋德选秀节目策划组,都需要好好反思一下,到底什么才是选秀节目生命力的根本。毕竟短效的利益不能保证长久持续的发展,就算所有的选手都能让你一家姻亲经纪公司都包办了,也不等于你能做出好的歌手和更持久的优质偶像来。
声明:新浪阿冈博客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衷心感谢你的支持!
现已参加博客大赛

有错必纠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