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如今在德国就医这么困难
(2023-10-12 03:24:55)
标签:
2023德国医疗健康杂谈 |
分类: 生活 |
自从来到德累斯顿,我们就发现,这里几乎所有的医生都拒绝接受新‘客人’。
德国的医疗和国内的不大一样,这里当然也有医院,但主要接待的是急诊和住院病人,可能还有疑难杂症。普通人有不舒服最先要去的地方是家庭医生诊所。如果是普通的小病,比如感冒发烧,那么家庭医生顺手就给你治了。但如果你得了比较专业的病,比如肺病,肝病,心病,那么家庭医生会把你转给对应的专科医生。这里几乎所有的诊所都是小型的,我见过的最小的一间诊所就是一个女医生,连助手都没有一个;大一点的诊所可能有三,四个医生一起租一间诊室,可能共用一个前台以及护士;大一点的城市可能有医生楼,就是一栋或大或小的楼房里,全是各科医生,从家庭医生到牙医,有的甚至还有比较专业的检查室,比如验血,或是X光什么的。这对病人来说,比较方便,但并不多见。更多的,还是散布于大街小巷里独立的诊所。
以前我在德国常住的时候,家庭医生还是比较容易找到的。甚至还有选择的余地,可以上网或是在朋友圈里问询口碑最好的前去报名。记忆中,几乎没有被拒绝的先例。而这些年,就医变得越来越艰难。偶尔也看到德媒关于德国医生缺口很大的报道。无非也是病人多,医生少,医生收入还低。并且,这些考进医学院的,真的都是每个学校最顶尖的那一小撮学生。但就业以后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比例,他们可能就会产生自我怀疑:这么好的成绩,当年随便学个别的什么专业,也比如今强多了啊!所以,学成了的好医生很多移民去了当医生赚钱的国家继续当医生;而有些想学医的学生因为不怎么美妙的行业状况改学了别的专业。所以就造成了德国医疗圈里医生的供不应求以及青黄不接。于是,现在想要找到一个还接收新病人的医生相当困难。
前几天,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突然听到了另一个医生不接受病人的原因,在开始的惊讶之后,觉得,德国的卫生厅长官有两把刷子,这个点子都能想出来!简单来说,就是世界各大小制药公司在德国也是有销售压力的。所以,医药代表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职位。他们活跃于各家医院,诊所,跟医生们套近乎,推销自家的药品。当然,大部分德国医生是不大接受请客吃饭或是桑拿按摩邀请的,于是,流行的促销手段就是请医生及其家人旅行。话说,都是差不多功效的药品,用哪家的都大差不差,因此有着处方权的医生们的作用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德国这种没有领导规划进药渠道的地方。我估计吧,之前的德国医生们,因为医药代表们的努力,可能也是在不伤害病人健康的前提下,开了不老少相对价钱更高的药品。而德国的保险制度又决定了这些费用的大头最后是落到了每一个地方的财政上。于是,政府不干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有了一个规定,就是医生们依然可以随意开药,但每个医生根据一系列的衡量标准,每年只有开多少金额药品的权限,如果超过了这个限额,多出来的部分,医生需要自行承担。大家想想,在这样的限定下,哪个医生敢多收病人啊?万一多遇上几个药罐子,最后还得自己掏钱请人吃药!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得寻找医生更加艰难。
其实,写到这里,我也是有点困惑的。从道理上来说,让医生合理开药是对的。但又因为这个规则使得一些需要就医的人找不到医生;放开了让医生随意开药吧,政府又负担不起。也许改善医生们的收入会让行业前景好一点;但谁来负担改善的费用呢?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保险开销大了,保险金必然提高,老百姓又该有意见了。唉,真是哪一行要做到面面俱到都不容易啊!
得了,这么重大的国计民生问题,就让父母官们头疼去吧。我呢,就继续打听着,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找着一个有空位的家庭医生来应对备不时之需呢。希望嘛,总是有的!
前一篇:赞美是个技术活儿啊
后一篇:近朱者赤,近墨时尽量不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