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马观花马尼拉——亲人们啊

(2025-07-14 15:34:35)
标签:

2023

马尼拉

家人

杂谈

分类: 家人朋友
本篇作文写于2023年5月20日,完结于2025年6月10日。发出于2025年7月14日。

前些日子,翻草稿箱,居然发现两篇在马来西亚时写的两篇作文,也不知道什么缘故,居然没有发出。于是完善了一下,今天发一篇。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家贺老师是独自一人,大约一岁多起,就跟随着她的外公外婆在南昌长大的。直到我四五岁的时候,她才算是第一次真正认识了自己的母亲。之后几十年,也就是见过她的父母屈指可数的二三次,兄弟姐妹都没有见全过,就更不要说下一代了。而我,见过的她家中的亲人比贺老师见过的还要少,所以,这次去菲律宾的主要目的就是替我们全家去认亲。

这一次,也算是基本上见全了还在菲律宾的亲人们。只是,从头到尾,除了跟我大姨可以基本保持普通话聊天,跟其他所有的亲戚大部分时间都得用英文沟通。

这话说出来,估计大家都会觉得奇怪。按说,一家人,外公外婆也不是外国人,难道不是都说的中国话吗?嗯~怎么说呢,是中国话但也跟外国话差不多。贺老师的爹是潮汕地方的人,他本人普通话讲得倒是不错的。但是上文书说过,菲律宾的华裔之间通用的是闽南话,所以,我那些自小生长在马尼拉的阿姨舅舅们在家都说的是闽南语。我们都听过闽南语的歌,那个和外国话基本也没什么差别。他们从小上的中文学校,在学校倒是都学过中文,但老实说,就跟我们学英文一样,学了不用,等于白学。所以,除了我大姨,因为常年追国剧和台剧的缘故,普通话流畅,其他的阿姨舅舅普通话就有点勉强。而我小姨很小就去了美国,她连普通话都没有学过。而我的表兄弟姐妹也基本都是受英文教育,可能还能听一些闽南话。而他们的孩子可能就连闽南话都听不懂了。那天我二姨夫还在说,等他的孙儿孙女们长大了,统统都要送去北京游学一年。他说,作为华裔,连日常对话的中文都不会的话,实在是不像话。

虽然用英文交流有点别扭,但要不了多久也就习惯了。很神奇的是,虽然,我跟这些亲人们一辈子到现在大多数都是第一次见面,并且还用的是外语交流,但一点陌生的感觉都没有。跟阿姨们走在街上,会非常自然而然地挽着她们的胳膊。可能真的是血缘的关系,这种亲切感是天生的。

那几天的时间,跟他们聊聊家长里短,跟爱追剧的大姨安利几部好剧,让我有一种,好像我们从来就没有过那么长久的分别一样。这大概就是亲人吧。

离开的时候,竟然有那么一丝丝的不舍。和二姨约好当年夏秋或是来年在厦门或是南昌碰头,但因为之后在德累斯顿安家不顺以及后来护照到期之类层出不穷的问题,直到24年的夏天我才得以回去。而那一次,因为长久不归家,家中状况百出,花了很长时间才把房子修到勉强能住的状况。所以,哪怕我两次回去都没能安排上和二姨的碰面。有点遗憾。看看今明两年,他们会不会有心情来维也纳吧。

说起来,我们一家和父母双方的亲戚缘分都浅。妈妈一家绝大部分的亲人都不在国内;爸爸一家的亲人,因为我们后来陆续出国也来往不多了。也就是每次回去的时候会和几个一直感情很好的哥哥姐姐吃个饭,聊个天。现在想起来,居然有点凄凉。所以,我很珍惜每一次能和亲人们碰面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要飞一趟马尼拉最主要的原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