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宅家记事——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2020-06-05 03:09:24)
标签:
2020文化学习杂谈 |
既然写到了学习,就分享一点点我学习的快乐呗。
大家看到我读的书,可能会觉得有些违和。佛,道,医各有起码一本。但老实说,我每天交替着看着几本书,越看就越觉得和谐,越来越多会有那种‘会心一笑’的瞬间。越是读到后来,越是感觉大道归一;越来越相信,儒释道以及耶稣基督,真主安拉出现在差不多年代不是一个随机事件;
举个例子:说到‘名’的事儿。
道家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佛家说:’……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
虽然,被‘名’之物有大小,性质之别,但就‘命名’的本意上,这两者何其相似?!
又说到‘上帝’。《圣经》说,上帝造了世间万物,当然也捎带手造了人。但如果你要问:又是谁创造了上帝呢?那么,就会有人告诉你:这是一个不可以追问的问题。上帝是‘自因’,祂就是始终都存在的,超出了我们能够理解的范畴,所以,勉强给了祂一个名字叫做‘上帝’,好让大家顶礼膜拜。而不是让我们来追问的。
细思之下,是不是感觉这些宗教,思想的本源是非常接近甚至相同的呢?
再看看他们倡导的精神。
道家要求大家不要争。要像水,‘利万物而不争’;佛家也讲究不执着,要懂得放下;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也告诉教众要有‘爱’。要学会宽容,学会原谅。而儒家所倡导的,也有‘仁义礼智信’,当然它更多是站在人本位来看事情而已。
最后说到《黄帝内经》。虽然这是一本医术,但其中蕴含的哲理一点也不逊色于各种宗教所言。事实上,它契合的就是道家的精神。《内经》提倡把人体与自然界相联系起来看待。应对四时,五行,阴阳,可以养生,可以治病。懂医理的人看它,它是一本好医书;不懂医理的人看它,它就是一本详细阐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经书。七七八八看到今天,我也模模糊糊开始懂得了一点‘虚’和‘实’了。还是非常有意思的。
说到这里,一定要给大家推荐我觉得很不错的两个节目:
第一是十几年前媒体人梁冬和中医徐文兵老师一起做的一档广播节目,叫做:中医太美。虽然梁冬同学有时候有点不着四六,但徐文兵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非常接地气。强烈建议家里有小孩子的朋友们认真听一听,受益匪浅。这个音频资料在网上都能找到。
第二是台湾的傅佩荣教授讲的《向老子问道》。是个只有十二讲的专题讲座。不知道为什么,在国学讲座里,我比较偏爱台湾的几个教授名家的讲解。也许是因为他们不曾经历过大的文化传承断代,所以,讲座中一以贯之的连续性和流畅性都比较好。当然,对于我这样的台词控而言,需要努力克服对他们台湾口音的不适应。国内也有我很喜欢的讲国学的教授们,比如蒙曼教授,康震教授,还有讲史的王立群,易中天等教授。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傅佩荣教授说的一句话,人在年轻的时候应该多学儒家;而四十以后就应该多看看道家了。说起来,我现在也是时候看看道家的思想了。就是年纪大了,记忆力是真的衰退了,有时候,几个小章节,反反复复都不能全部背正确,有点儿小气馁。又不过,突然有一天,全部背对了的时候,那个高兴和快乐,比吃了一盘上好的红烧肉还要多得多!
孔子他老人家没有骗我们:学而时习之,是真的‘不亦乐乎’!
前一篇:2020年宅家记事——蝴蝶效应
后一篇:矫情胖十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