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伊斯坦布尔——窥一斑而见全豹

标签:
2017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旅游市场 |
分类: 旅游篇 |
最近对伊斯坦布尔的几次造访让我深切体会了一个市场机制,那就是:需求决定市场的走向。如果说,之前通过我几次上街而得到的‘现在阿拉伯客人是主流’的推断很片面的话,下面的一件小事则可以从旁论证我的推测。
话说,从前住在伊斯坦布尔的时候,跟来玩的客人们几次去过金角湾边上一个叫‘埃及市场’的大巴扎。来自欧洲的客人们疯狂热爱里面一间小店里卖的各种物美价廉的仿羊绒围巾。每次他们都领着我一块儿去血拼。以至于我也买了好多条。这一回,听说我又要去伊斯坦布尔,狂热的围巾热爱者们立刻给我手描口述了那间店的具体位置,嘱咐我给她们买N条围巾。面对人民群众无条件的信任,没啥说的,身患’路盲癌‘晚期的我硬着头皮也就去了。
‘认路’对我来说,是一个等同于物理考试及格一样的难题。‘埃及市场’的总面积可能不是很大,但是阡陌交通,一条条横七竖八的小道遍布其间,头一次一个人去的我,在第二分钟的时候就迷路了。经过半个小时的努力,我放弃了寻找那间店的尝试,想着,随便找一间围巾店买几条交差就算了。这个念头一起,我才注意到市场里能看到的围巾店原来都成了这个样子:


在第N次跟在一身飘逸长袍的阿拉伯大婶身后盲目四顾的时候,我突然一下意识到,整个市场里找不到德国朋友们想要的那种围巾,并不是我不认路找不到店家的问题。我相信,就算是我找到了那家店,他家的围巾应该跟我在街上看到的这些也是差不多的。因为,顾客群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啊!
以前,来这个地方淘围巾的,可能得有一半是欧美的客人。他们喜欢颜色素净一些,花色收敛一些,整体不那么张扬的设计。所以,那时候,一进市场,满眼都是符合这种要求的围巾。而阿拉伯世界的女士们,则大多喜爱绚丽,多彩,明艳芬芳的设计。进一步推断,那时候,来这个市场大批量购入围巾的那些商人的国家也还有不少的欧美游客,他们对于两种款式的围巾也还都有需求。而一前一后,也就是不到两年的时间,整个土耳其的大市场因为游客人群的变化,也迅速转变了方向。这大概也预示着和这个市场相关的那些国家的旅游状况也是不容乐观的。反正,那天的最后,我是空手而归了。
那一天在寻寻觅觅中,我无数次走过这样的小街巷。从以前的人满为患到如今的门可罗雀,看得我都觉得很心酸。听说,自打土耳其的总理开始搞事以后,这个以成交量维持生计的市场里,已经有大概15%的商家倒闭了,剩下的,也有很多是还在咬牙苦撑,如果大环境再不变好一些,即将会有更多的店家关门。
我们不要小看一个小市场的行情变化,它其实是一个大市场的缩影。一个国家经济的繁盛与衰败就是由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市场共同演绎的。我们是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的。
那一天在决定了不买围巾,想回去的时候,惊觉,找不到回去的路了。以前因为来这里大宗进货的也是阿拉伯,非洲国家的人比较多,本来就没什么能说英语的店家。如今想在里面找到个能说英文的就更加是痴人说梦了。我尝试了几次之后,果断放弃。最最后,在我走了二万多步,累到已经忘记自己姓什么的时候,突然,就不知道怎么走出去了。那一分钟,我没有喜极而泣,没有如释重负,也没有终于冲出重围的小确幸;有的只是满心茫然以及这一辈子都不要一个人踏进这个市场的小誓言。真的,一个半死宅突然一下,在没有防备,不知终点的情况下被迫运动十几公里,没有身心崩溃,完全归功于我强壮的精神力啊!还有,想问我为什么不用GPS的朋友们,如果一个人能靠着GPS就轻松上路,那么他肯定就不是一个‘路盲癌’的晚期患者了啊!
以上!
前一篇:心碎了一地
后一篇:再访伊斯坦布尔——面纱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