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他名胜——Popeye village

标签:
2016马耳他popeye-village大力水手杂谈 |
分类: 旅游篇 |
前些天,刚从德国回来,家里就来了客人。这一天,小姑娘说要去一个叫做Popeye
Village的马耳他著名旅游景点去玩儿。我看了一下景点说明,貌似某年某月的某一日,我跟朋友开车路过的时候,远远看过一眼。还真是没有进去看过。于是就说跟姑娘一起去玩玩。
花了接近二个小时,转了一趟公车,我们终于来到了这个著名景点。(关于这个马耳他的公交系统,我真是一肚子槽要吐,找个时间,回头吐一个)。
这一天,风和日丽,云淡风轻,是个郊游的好天气。到得景区门口,才知道,原来进去还要买门票。10.5欧元一位,看着眼前极小的一片景区,感觉这个门票非常的不便宜。但是好容易折腾了两个小时来了,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儿的,不进去的话,也就只有原路返回了。来回四个小时,就看一眼这售票厅,不是傻么?于是买票进门!

水边的房屋多是坡顶木屋,五颜六色,完全就不是马耳他的风格啊!这时候,脑海中突然涌现了一个疑问:这个地方到底是咋回事儿呢?之前,我依稀听说,这个村子其实是为了一部电影的拍摄而建成的。但是真心没有关心过是哪一部。于是,转头问小姑娘。小姑娘一脸惊诧,说:Popeye啊!这个景点就是用电影名字命名的,你不知道啊?!怎么可能?!Popeye啊!多有名的电影!!!这时候,我的内心,一千头悲愤的草泥马疾驰而过……中国的电影翻译制度害死人啊!老实说,好多得了奥斯卡金像奖,驰名中外的著名电影,它们的英文名字迄今我也是不知道的! Popeye是哪部电影,天知道啊!
小姑娘很辛苦地掩饰住了喷薄而出的鄙视,给我讲了一句最关键的解释:Popeye就是那个吃了菠菜罐头就会力大无穷的水手啊!这时候,我恍然大悟,不禁用中文脱口而出:大~力~水~手~啊!!!这时候,轮到小姑娘一头雾水了。于是我认真跟她讲解了一下我们国家的外文翻译制度。希望能够给她一个‘阿姨也是有童年的’美好印象。同时心里恨恨地想着:哪怕当年翻译成《大力水手——包不爱》也好啊!


知道了这个怪异小村子的前因后果,再参观起来就舒服多了。理解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木屋。

畅想了一下生活在这木屋里,吃了没事就可以下海捉鱼的快乐。(当然,如果主角是我的话,还需要先学会游泳……)

也是难为了当年的电影导演,在马耳他这个满是土坷垃的小岛上找了这么一个宁静的港湾,建了这么一个英式风范的小村子。

但是,村子实在是太小了。小到正常的步行速度,有个十分钟就可以走一个来回了。于是,为了匹配我们十块钱的门票,这个景点的工作人员安排了歌舞,以及一场鬼屋冒险。我俩为了对得起这张门票也勉为其难地跟着一群化着Holloween妆的小屁孩子们去’冒险‘了一番。从这栋绿色的屋子进去,最后从上一张照片里的厨房出来。鬼屋做的那叫一个简单,粗糙啊,也就是骗骗十岁以下的孩子还成吧,我都懒得说了。前后也就是五分钟我们就出来了。之后的好几分钟里,耳边还回响着孩子们响彻云霄的尖叫,站在刺目的阳光下,感觉颇有一点恍惚。

怔楞了一小会儿,我们两个觉得实在是逛无可逛,于是坐在海边发了一下呆。然后很快就觉得眼前这个景致跟我家窗外的景色没有什么大不同,还不如回家发呆呢。于是决定回家。转身的时候,看到了大力水手电影博物馆,于是进去转了一圈,看了一小会儿电影,也就离开了。

站在门口公车站等车的时候,碰到一个巴勒斯坦来的姑娘,她深情地注视着眼前这片没啥好看的风景同我们说:马耳他简直就是她家乡的再现。看看这个小山丘,再看看那段矮土墙,还有山坡坡上长得绿色小灌木,那个蓝天,蓝天下面的碧海,就跟我的家乡Bethleham一样,一样的啊!(这个城市的名字,我是大学的时候研读《圣经》时认识的。居然一直不知道它的中文。刚刚上网搜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是:伯利恒)
要知道,大学读圣经那会儿,脑海里把圣地想象得多么美好啊!因为那是上帝留给犹太人的,流着奶和蜜的土地!流着奶和蜜啊,兄弟们,在九十年代初那个副食品供应还是很紧缺的年代;在那个我爹因为怕我为了一个肉包子就能被人拐走而每个月从他自己的小金库里省给我十几二十块零花钱的年头;这样一个地方在我心里不啻于天堂本身啊!
然后,那一刻,当我被告知,马耳他就是伯利恒的翻版时,我真是想shi的心都有。于是异常嫌弃地无视了这个巴勒斯坦姑娘想跟我们热聊的心,捧着自己的,一颗受了伤的小心脏坐上公车默默疗伤。
最后,如果你来马耳他旅游的话,如果是带着孩子来的,还是可以花这个门票钱进去玩玩。他们的儿童节目还是花了心思的。但如果没有孩子的话,有这十块钱,你其实蛮好找一处风景优美的海边咖啡馆,喝喝咖啡,看看俊男靓女的。
前一篇:推荐一部有声小说——《簪中录》
后一篇:又跟狗狗抢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