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回家之——人民币啊,人民币
(2014-12-07 23:07:38)
标签:
2014南昌物价杂谈 |
分类: 回家 |
其实,早几年就感觉到,国内的物价涨势迅猛。虽说,这些年,人民币一直坚挺着,换外汇的时候一点儿不含糊;可一到国内买东西呢,就立马儿觉得,其购买力真是弱爆了。
就说衣服,鞋子吧。记忆中2010年之前,每次回中国,我还能淘到几件可心的衣裙,几双别致,合脚的鞋子,价格大概在500到1000元上下,尚在我的心理和钱包承受能力之内。可之后,慢慢就发现,衣物,但凡我觉得从面料到款式,到剪裁都合心意的,价格基本就是2000往上了;而鞋子,先不说价钱,单说款式。近年来,在南昌商场里见到的,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品牌,很多款式好像都在朝着低龄化和低俗化发展。鞋子上面有各色花鸟鱼虫也就算了,让我最最难以接受的是亮片。善良一点的,鞋子侧面装两片;凶残一点的,连鞋跟都闪闪发亮。看得我真是很崩溃。
关于鞋子,这里补充两点:
1. 每一个品牌,包括国际知名品牌,都会根据国情,地情调整产品的设计的。不说中国,就算是德国这么个小地方,同一个品牌的专卖店,柏林和斯图加特的产品是不完全相同的。因为两个地方人的品味有差异。因此,在国内的国际品牌里,也不乏闪瞎人眼睛的设计;
2. 当然,经典,素净,好质量的鞋子自然也是有的。但是那个价格…………
所以,这几年,我基本都是在德国或是美国采购,说老实话,换算成人民币,绝大多数比国内同档次的东西便宜。这次回南昌,我只在等朋友的半个小时逛了一间商场的鞋铺,(百盛?)差不多十分钟以后,我就心死了。死过之后,我不禁扪心自问了一下:究竟是市场庸俗化了?还是我已经老得完全跟不上潮流了???!!!想来想去,后者的可能性很大啊……汗,大汗,大汗淋漓………………
算了,衣服鞋子这些东西不说也罢,毕竟这也不是什么没有了就活不下去的东西。老实说,真没钱了,地摊上,小店里还是有很多对得起它们价钱的好东西的。真正让我觉得诧异的是跟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价格。别的不说,单说这日日要吃的蔬菜吧。说两样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东西:茭白,生姜。
茭白以前多少钱一斤我不知道,只记得大学那会儿,在茭白当季的时候,财院食堂动不动就是茭白炒肉片。而且茭白很多,肉片很少,其物美价廉的程度可想而知。这次回家陪妈妈买菜的时候发现,还算当季的茭白居然8块钱一斤。也就是说16块人民币,相当于2欧元多一公斤。在德国,一般当季的蔬菜也就是在这个价格上下,我吃惊了!但让我更吃惊的还在后面:卖相非常糟糕的,又湿又烂的生姜,要价16块钱一斤,也就是32块一公斤,相当于4块多欧元一公斤。记得就在那之前不久,我在德国一间大超市买的,品相非常漂亮的有机生姜也就是5欧元一公斤。
真是疯了!难道我们国家的人均收入已经高到这个水平,可以和德国的物价并驾齐驱了?哦,不是,是比德国的物价要高。因为我们大部分人每日必须的奶蛋鸡鸭鱼,普通质量的,有一些已经超过了德国的物价;而所谓的有机食品,价格更加是高得离谱!
这么一圈想下来,现在就算在南昌这样的中型城市,光是吃,想要吃好,哪怕自己动手做,一个人,一个月没有一千多块不行。再想想每个月逃不掉的水电,通讯,社交,娱乐……万一不幸,还要交房租……作为一个失业良久,已经很久没有赚过任何币种的钱的中年妇女,我很想问问:朋友们,你们是一个月能挣多少人民币,可以支付这样昂贵的生活啊?!
说真心话,要不是有贺老师的退休工资支撑着,我在南昌那一个月的生活就得捉襟见肘,面无人色。所以,这一回,对贺老师,我基本上是做到了言听计从,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程度。仰人鼻息,就得要有个恭顺谦卑的态度嘛!是吧?而且,我还天天祈愿我们家贺老师能够活到120岁,月月领着她的退休工资,咱娘儿俩个一块儿花。那时候我也九十多岁,也差不多活够了。然后,再择吉日,一块儿驾鹤西去…………(憧憬,憧憬,憧憬中……)
就说衣服,鞋子吧。记忆中2010年之前,每次回中国,我还能淘到几件可心的衣裙,几双别致,合脚的鞋子,价格大概在500到1000元上下,尚在我的心理和钱包承受能力之内。可之后,慢慢就发现,衣物,但凡我觉得从面料到款式,到剪裁都合心意的,价格基本就是2000往上了;而鞋子,先不说价钱,单说款式。近年来,在南昌商场里见到的,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品牌,很多款式好像都在朝着低龄化和低俗化发展。鞋子上面有各色花鸟鱼虫也就算了,让我最最难以接受的是亮片。善良一点的,鞋子侧面装两片;凶残一点的,连鞋跟都闪闪发亮。看得我真是很崩溃。
关于鞋子,这里补充两点:
1. 每一个品牌,包括国际知名品牌,都会根据国情,地情调整产品的设计的。不说中国,就算是德国这么个小地方,同一个品牌的专卖店,柏林和斯图加特的产品是不完全相同的。因为两个地方人的品味有差异。因此,在国内的国际品牌里,也不乏闪瞎人眼睛的设计;
2. 当然,经典,素净,好质量的鞋子自然也是有的。但是那个价格…………
所以,这几年,我基本都是在德国或是美国采购,说老实话,换算成人民币,绝大多数比国内同档次的东西便宜。这次回南昌,我只在等朋友的半个小时逛了一间商场的鞋铺,(百盛?)差不多十分钟以后,我就心死了。死过之后,我不禁扪心自问了一下:究竟是市场庸俗化了?还是我已经老得完全跟不上潮流了???!!!想来想去,后者的可能性很大啊……汗,大汗,大汗淋漓………………
算了,衣服鞋子这些东西不说也罢,毕竟这也不是什么没有了就活不下去的东西。老实说,真没钱了,地摊上,小店里还是有很多对得起它们价钱的好东西的。真正让我觉得诧异的是跟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价格。别的不说,单说这日日要吃的蔬菜吧。说两样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东西:茭白,生姜。
茭白以前多少钱一斤我不知道,只记得大学那会儿,在茭白当季的时候,财院食堂动不动就是茭白炒肉片。而且茭白很多,肉片很少,其物美价廉的程度可想而知。这次回家陪妈妈买菜的时候发现,还算当季的茭白居然8块钱一斤。也就是说16块人民币,相当于2欧元多一公斤。在德国,一般当季的蔬菜也就是在这个价格上下,我吃惊了!但让我更吃惊的还在后面:卖相非常糟糕的,又湿又烂的生姜,要价16块钱一斤,也就是32块一公斤,相当于4块多欧元一公斤。记得就在那之前不久,我在德国一间大超市买的,品相非常漂亮的有机生姜也就是5欧元一公斤。
真是疯了!难道我们国家的人均收入已经高到这个水平,可以和德国的物价并驾齐驱了?哦,不是,是比德国的物价要高。因为我们大部分人每日必须的奶蛋鸡鸭鱼,普通质量的,有一些已经超过了德国的物价;而所谓的有机食品,价格更加是高得离谱!
这么一圈想下来,现在就算在南昌这样的中型城市,光是吃,想要吃好,哪怕自己动手做,一个人,一个月没有一千多块不行。再想想每个月逃不掉的水电,通讯,社交,娱乐……万一不幸,还要交房租……作为一个失业良久,已经很久没有赚过任何币种的钱的中年妇女,我很想问问:朋友们,你们是一个月能挣多少人民币,可以支付这样昂贵的生活啊?!
说真心话,要不是有贺老师的退休工资支撑着,我在南昌那一个月的生活就得捉襟见肘,面无人色。所以,这一回,对贺老师,我基本上是做到了言听计从,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程度。仰人鼻息,就得要有个恭顺谦卑的态度嘛!是吧?而且,我还天天祈愿我们家贺老师能够活到120岁,月月领着她的退休工资,咱娘儿俩个一块儿花。那时候我也九十多岁,也差不多活够了。然后,再择吉日,一块儿驾鹤西去…………(憧憬,憧憬,憧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