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地重游——我那不堪回首的MBA时代/中

标签:
德国mba时代教育 |
分类: 说学逗唱 |
这一天,天气居然不错。蓝天白云的。温度虽然不高,但总算没有下雨,下雪。
从地铁站出来,我站在十字路口犹豫了一下,太久没有来了,竟然忘记了学校是该往左走,还是往右走。脑子在转动的时候,身体却很奇怪的有了自己的主张。看到这个加油站,我的双脚居然自动地就过了马路。
尽管马路左侧的店面已经变成了我不熟识的名字;尽管门牌号码看上去不对;尽管我的脑袋一直命令我的身体向后转,朝另一个更接近正确门牌号码的方向走去。很奇异地,我的身体拒绝执行这个命令,一路虽然游移,缓慢,但是很坚定地朝着前方走去。果然,不久,马路对过便出现了这一栋今生难忘的建筑。不是我学校的主楼,又是什么?!
学校的大门一如既往,没有变化。两侧停满了自行车;三,两个学生站在门口抽烟,聊着学习;中间的大门里不时有学生进出。在我将门打开的那一霎那,我的身体瞬间紧绷起来,根本就不听我脑袋的使唤,居然自动地进入了备战状态。我开始紧张,呼吸急促,走路带风。虽然我的大脑一直在告诉我的身体:不要紧张,不要紧张,我们是来拿毕业证,不是来上课,不是来考试的。放松,放松~~~可是真的没什么用,因为一进大厅,那一股熟悉的,这么多年都没有变的,和那段地狱般学生生涯紧密相连的,特殊的,属于这所学校的气味就扑面而来。身体的反应完全就失控了。连带着影响了大脑,带出了稀稀落落的,过往痛苦的片断。
那一段暗无天日的时光啊。平均每天早上最迟六点半要起床,晚上回家已经是7点多。真正的起早摸黑。德国的超市那时候早八点开门,晚八点关门,周日不开门。我们很多的周六都有课。所以,一有时间上超市,我们往往都是买齐最少一个礼拜的食物。我们这样不能每天靠面包,色拉过活的亚洲人还要挤出时间来做饭。几乎就没有做过饭的我,愣是学会了做几个菜。一做一大锅,餐餐吃,天天吃,月月吃,年年吃。那种状态下,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拿来看书,学习。每天的睡眠有六个小时就该唱:感谢天,感谢地,感谢你们让我和枕头在一起了!人对生活的要求已经降到最低——温饱即可。
每天在往返学校的地铁,城铁上,还要背书,背小抄。因为三不五时就有考试,有要计分的presentation。而不论什么演讲,我每次都是main presentater.(不要误会,我没有抬高自己的意思,所有MBA必杀计里,我也就是这一项强一点)你想想一组人,半夜草草赶出来的作业,第二天早上就要上台演讲。演讲人必须脱稿,而因为幻灯片做得力求简洁,没几个字。所有的内容,都必须要由演讲人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正确的单词和语法,清楚,完善,声情并茂地表达出来。大多数的演讲在二十分钟左右,最最难的是,你得在这二十分钟的时间里,牢牢抓住你的观众。有经验的人都知道,一般观众最多在十分钟以后,便很难集中精神听演讲了。要让他们跟着你听下去,演讲人需要做出的努力有多大,没有做过的人很难想象。很多时候,演讲者的表现对整个Team的得分影响很大。你的稿子再漂亮,讲得不好也可能得低分;反之,稿子臭一点,讲得好,分数也不会太低。这个演讲人的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有时候,时间不够了,我在睡觉的时候都在演习。那种一边睡觉,一边背书的凄惨感觉,没有受过这等MBA酷刑的幸福人士是真的没有办法理解的。
我们MBA的教学楼在后面。从大门进去的道路颇为复杂。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我是颇费了一番功夫,才熟悉了这条路。这回,还正在担心我会不会迷路的时候,俺勤劳的双脚已经没有半点踯躅地把我带到MBA楼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