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某一日傍晚,一家三口(妈妈,姐姐和弟弟)都在阳台上,估计是为晚饭而忙碌吧。那个年头,父母都是双职工,家里没有老人同住的,一般都是要全家动手才能丰衣足食的。因为厨房离阳台很近,而且厨房面积不大,所以,大部分的劳作都是在阳台上进行的。
这样的傍晚是令人刻骨铭心的。夕阳西下,空气中弥漫着各家炒菜做饭夹杂着烧煤球和柴火的的香味;楼下好些不用干家务活儿的孩子们追打玩闹的声音;未几,饭菜做好了,各家大人凭窗,凭栏对着楼下呼唤着:“某某某,回家吃饭喽!”孩子们正玩得疯,没有几个是立马回家的,因此,这样的呼唤是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的。而且,语气越来越严厉,威胁的意味越来越浓。
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傍晚,不知谁家里这么缺德,烧了一锅子红烧肉,香气浓烈以至四溢。这家的姐姐平日里最爱的也就是吃喝玩乐,而且以“吃”字当头。爱吃的人,大多有着异于常人的嗅觉和味觉。这家姐姐也不例外,很快地就捕捉到了空气中第一缕飘来的肉香,并身心为之向往地感叹了一句:“啊~~~,好香啊!”
当这家姐姐还兀自沉浸在这香气中时,殊不知,大祸已然临头了。只见这家妈妈突然横眉怒目,抡圆了胳膊,对着这家姐姐劈头盖脸就是一个耳光扇将过去,估计同时还恶狠狠地加了一句诸如--打死你这个死好吃鬼!--之类的旁白。
被打的姐姐自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观众弟弟的心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恐惧纠结着。
不记得什么时候看过一篇文章写道,突如其来的巨大的兴奋,恐惧不是形成记忆的黑洞,就是永世都不会遗忘。作为挨打的姐姐,因为对这一顿打没有预期,心理准备严重不足,被惊吓过度,形成了记忆的黑洞,将此事忘记了;而“杀鸡给猴看”中这个“猴”的角色:弟弟,心里的恐惧正好够他记一辈子,所以他把这事儿给记下来了。若干年后告诉给姐姐听。不过这时他倒是没有了恐惧,反而觉得很搞笑。将这次姐姐的挨打命名为:史上最搞笑的一次挨打。
而做姐姐的则非常不服气,心里这个冤啊!(看来历史故事不瞎编,正当姐姐心里觉得冤的时候,天就下起了大雪!虽然比不得窦娥姐六月飘雪那么冤,三月飞雪也是冤得可以啦。)打个电话责问她妈:凭什么??
这家妈妈也是很牛的,回了一句:
哪有的事?不可能的!不要听你弟弟瞎编!
一句话,轻描淡写,举重若轻地一笔带过,留下这个冤大头姐姐一肚子的冤气没处散发,只有拿出来给大家评评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