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节日还真多,一会儿这个复活,一会儿那个升天。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昨天,就到了圣母玛丽亚她老人家升天的日子。整个南部德国放假一天以示庆祝。
就像天气预报说的一样,昨天天气还真好,23-25度,蓝天白云哦!俺想想,好长时间才有一个这样的好日子,不能辜负了。要出去转一下。就来到了附近一个很有名的露天博物馆:“Freilicht
Museum".
转悠一圈下来才发觉,这个博物馆的创意真牛。他把整个拜恩州的最典型,最具有保护意义的农民房子都拆到这里一大片空地上重新装起来了。有1636年建造的农民的住房,也有19世纪牧民的山上棚屋,还有二十世纪30年代左右的农民的家居陈设。尽情地展示了几百年来这一片山区农民生活的变迁。博物馆开始的地方有一系列老照片,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六十年代。我的感觉是,这期间,风土人情变化甚少。每一栋房子上都标明了年代和用途,房子里面的陈设尽量保持着原样。厨房,卧室,牲口棚和农具,甚至喂牲口的草料,无不像模像样的摆在哪里。
感触最深的是17世纪,也就是1636年左右的那几栋房子。那真是差不多400年以前了。那时的人们一定非常矮小。因为每栋房子的门都非常低。有一个门,连俺都要弯腰低头才不至于撞出一个包。19世纪的房子,门框高大了一些,但是没有现在的那么高。可见400年来,尤其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的身高有了长足的进展。17世纪的房子,主人卧室都是粘着厨房的。原因是,只有这样才暖和。欧洲冬天的严寒古时候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吧?而那时候没有供暖的系统,所以,人们就只有靠着烧火的地方近一点睡觉。最奇特的是他们的床铺有点像我们的壁橱,是一个封闭的狭小空间,有两扇门可以开关的。睡觉的时候,把门一关,据说这样一来为了暖和,这么小的空间,用自己的体温加热也就够了;二来为了防御野兽的袭击。就算虎豹豺狼闻到人味儿了,无奈打不开床上的门,也吃不着。由此又可以看见,古时候的人民生活还是蛮艰难的。
此间还展出了几百年来,德国南部山区人们农耕活动的变迁。从种植的粮食,到耕地的用具再到农民们的穿衣打扮,甚至农民们的日常饮食规律都有详尽的介绍。记忆很深的有二个:
1.男农民在农忙的时节,早上3,4点钟就要起床出门劳作了。女农民和孩子们最迟在5点就要起床,然后给爸爸送早餐,然后也参加农耕劳动。
2.在农民的工具房里看到一台1933年农民们用的拖拉机。我的记忆当中,中国人民是在解放以后,可能50年代才用上的拖拉机吧?我小时候见过的拖拉机没有比这台1933年的拖拉机看上去性能优良的。现代的德国拖拉机就更不用说了,一个,两个巨大无比,直追我们大卡车的体型。不过,我又一想,这可能也是地理条件不同造成的。欧洲多平原,就算南部山区,大部分的耕地也是非常平缓的,适于大型机器的操作。不像中国南部山区,许多耕地在丘陵和陡坡之上。机器大了就只有嘀哩咕噜滚下去的份儿了。
这里每年的4月到9月,牧民们就要赶着牛羊上山吃草长膘。顺便在山上做点奶酪,下山以后就好发点小财了。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叫‘海蒂’的电影。海蒂的爷爷就是在山上放牛的吧。电影拍得很美,脑海里现在还有小海蒂,那个残疾女孩儿克拉拉和一个小男孩子在开满鲜花的山坡上嬉闹的场景。南部德国的阿尔卑斯山和黑森林就有很多这样美丽的高山坡。我爬山的时候见过一些这种放牧人的住房,都是远远的看去。房子都很大,而且都是独立在一片肥美的草坡之上,令人觉得那无异于就是‘夏宫’啊!直到见到这些真正的‘牧房’才知道,原来大大的房子的绝大一半都是给牲口住的。放牧人只住着前面一小间房子。看过的3栋不同风格的‘牧房’,放牧人住的面积都只有10-15平方米,而且是厨房,餐厅,卧室一体化的。厕所在门外,也是用木头搭成的,半米多宽,不到2米高。从其宽度看来,早前的德国人也没有现在这么胖。
这个露天博物馆实在是太大了,光房子都有好几十栋。可是走到哪里,都有不少游客,大多是带着孩子的父母亲。由此也很感叹。德国的节假日,所有的商店都不开门,这样就逼迫国民有事没事都要去各个博物馆走动一下,尤其是这些有孩子的国民。以前觉得他们好可怜。而今,自己多走了几家博物馆以后,就觉得,其实这样挺好的!现在的儿童和青少年,已经完全不能从日常生活当中感知祖宗们是怎么样生活的;也很难知道自己的国家,别人的国家有些什么悠久的文化传统风俗。光靠课堂的讲授未免太枯燥。这样自己走走看看,甚至摸一摸,对于知识的接受和记忆是多有帮助啊!在那里,我就第一次看到了真正的养蜂人的住房和工作流程,看到了真正的蜂巢;第一次走进一个碾石粉的大熔炉;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得接近绵羊,甚至还和身边抱在妈妈怀里的孩子们一起第一次亲手摸了摸绵羊的鼻子。他们是那么温顺,驯服,让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一股怜爱,我想,善待动物的心就是这样从小一点一滴培养出来的吧。
走得头晕眼花也没有看到一半,就撤退去了我的蛋糕定点基地吃蛋糕了。看了很多,想了很多,相机又是一如既往的忘记带了。所思所想也不能一一写下来。就只有这样草草地写一点随想,也算对得起圣母玛丽亚带给我的这一天美好的假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