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巴行(41)哈瓦那,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2012-05-27 06:40:02)
标签:

古巴行

哈瓦那

熟悉

陌生

分类: 古巴游记(原创)

古巴行(41)哈瓦那,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美丽的哈瓦那,那里就是我的家,明媚的阳光照新屋,门前开红花...”小时候我就是唱着这首歌、吃着古巴红糖长大的。哈瓦那是我幼时最熟悉和向往的地方,卡斯特罗是我幼时最熟悉的大胡子革命偶像。当汽车终于驶进哈瓦那时,我有些激动,如果不是有几十人同乘一辆大巴,我一定会倾尽全力高呼一声“哈瓦那我来了!”

大巴缓缓地朝着哈瓦那市中心行驶,窗外的景色似乎既熟悉又陌生。街道两旁的建筑都不高,非常陈旧;路上行驶着各个时代的各种汽车、漂亮的马车和烈日下的人力车交杂在一起,路面显得有些拥挤;整个城市的商业氛围似乎不浓,街头很少看到广告,也没看到稍有规模的商厦,映入眼帘的都是破旧屋檐下很小的店面和单调的食品、日用品,此情此景仿佛把我带回到改革开放前的中国。

说它陌生是因为那些虽已残破的建筑却带着明显的欧洲贵族血统,高调地展示着它昔日的辉煌,这些场景不曾出现在我幼时的记忆中;说它陌生还因为已经告别苦日子很久的版主当面对古巴的贫穷时,不由的想問一下生存在同一制度下的自己( 应该承认我们的制度已经发生变异):难道穷日子是为信仰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吗?

走在古巴熙熙攘攘的老城街头,遇到一位坐轮椅的中年残疾乞丐。版主在挎包里找硬币时摸到了早上从宾馆餐厅带出准备路上充饥的两个白煮鸡蛋和一个牛角面包,顺势递给了乞丐,没想到乞丐竟然用一条腿支撑着身体站起来给我敬了一个军礼,还感激地伸出手要与我握,这一幕让我差点落泪,与乞丐握手后赶紧转身离开了。同行的年轻人(吾子)不解地问:他的手很脏,你怎么会与乞丐握手呢?我说:我们这一代人对古巴的情感你们是很难体会到的,我不会觉得乞丐手脏,我能感受到他对食物的渴望超过了他对硬币的渴望。在当今古巴,有钱也买不到配给之外的鸡蛋。

看着哈瓦那的残破,看着当地人仍把鸡蛋当“圣物”时,我感到心酸,想起了改革开放前我们与之相似的生活。作为普通百姓,我们应该算是非常幸运的一代,尽管曾经苦过,但毕竟迎来了改革开放,屈指一算,竟然已经奢侈地过了三十余年丰衣足食的日子。

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开始社会主义革命。次年,美国即宣布对古巴实行经济、贸易和金融封锁,古巴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五十年是被美国封锁的五十年,封锁、禁运等对古巴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古巴基础工业落后,粮食和能源依赖进口,生活必需品短缺,长期实行定量供应。古巴所需粮食的80%靠进口,每年食品进口费用高达15亿美元。

不过,当你走进古巴、当你感受到那里得天独厚的良好环境和热带气候时你又会感到有些不解,这里一年可以种三季粮食蔬菜,四周又被富饶的大海环绕,即使美国封锁也不该出现食品、副食品如此短缺啊!况且昔日有前苏联,现在有中国对它全方位的援助,从中国经验判断,它一定是在制度、政策等方面出了问题。

如果查一下2010年世界银行发布的世界各国人均GDP,古巴排在第87位,人均5565美元;而我国排在第98位,人均4428美元,古巴的人均GDP远在我们之上,但生活在古巴的实际感受却是完全不同,古巴似乎还处在中国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阶段。与几位哈瓦那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聊天后得知,古巴的财政收入大部分都直接补贴给老百姓了。据说古巴的工薪阶层月薪大约在二十五美元左右,而政府每月的补贴达到本人月薪的80%,这样他们的月收入就达到40多美元。另外,古巴百姓的住房、看病、读书等都由政府包了,很多食品、日用品也由政府定量配给,所以贫富差距不大。与此同时,计划经济、大锅饭的弊端在古巴也表现的十分突出。

2008年2月劳尔·卡斯特罗正式接替兄长菲德尔·卡斯特罗,当选为古巴新一届国务委员会主席后加快了改革步伐,比如从2008年起古巴政府开始以承包形式向农民提供闲置土地,以增加农业产量,减少食品进口;开始开放私营部门、设立税收制度、实现企业自主、取消不必要的补贴等......目前,古巴正处在一场大变革的起始阶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