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行(40)隔着车窗看哈瓦那(上)

标签:
古巴行隔着车窗看哈瓦那旅游 |
分类: 古巴游记(原创) |
2012年1月25日,版主乘大巴驶进哈瓦那,开始了哈瓦那一日游。
哈瓦那是古巴首都和全国经济、文化中心,曾为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堡垒和西半球最大港口。现是西印度群岛最大城市。
古巴岛于1492年由哥伦布发现,1510年西班牙远征军开始征服古巴并进行殖民统治。1762-1763年曾被英国占领。1868年和1895年先后爆发两次独立战争。1898年美国赢得对西班牙的战争后占领古巴。1901年古新宪法被迫接受“普拉特修正案”,允许美保留干预古内政的权利。1902年5月20日,美扶植成立“古巴共和国”。1903年,美国强租古巴海军基地两处,至今仍占领着关塔那摩基地。
此后,古巴基本上由独裁政府统治,政局动荡。1934年初,军人巴蒂斯塔在美国支持下发动政变上台,对古巴实行军事独裁,执政至1944年。1952年3月,巴蒂斯塔再次发动政变上台。1953年7月26日,菲德尔·卡斯特罗率领一批进步青年武装攻打蒙卡达兵营,失败后被捕入狱,1955年流亡墨西哥。1956年12月,卡斯特罗率领81名起义战士乘“格拉玛号”游艇返古,在马埃斯特腊山区开展游击战。1959年1月1日,菲德尔·卡斯特罗率起义军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权,建立革命政府。1961年4月,古巴在吉隆滩击败美国组织的雇佣军入侵。随后,卡斯特罗宣布开始社会主义革命。1962年,美宣布对古实行经济、贸易和金融封锁。
哈瓦那建于1519年,1550年成为古巴主要城市,1898年起成为首都。
哈瓦那可分为旧城和新城两部分。旧城位于哈瓦那湾西侧的一个半岛上,至今还留有许多西班牙式的古老建筑,是总统府所在地。哈瓦那老城是建筑艺术的宝库,拥有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198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文化遗产”。
新城濒临加勒比海,街道宽阔整齐,高楼鳞次栉比,拥有豪华的宾馆、饭店、公寓、政府大厦等,花坛草坪点缀其间,充满现代化气息,是拉丁美洲著名的现代化城市之一。
哈瓦那前古巴总统府,外形几乎是美国华盛顿国会大厦的翻版,只是整个体型小了些。事实上,它完完全全是美国人模仿华盛顿的国会大厦建造起来,实际高度比真白宫还高2米。古巴社会主义革命后这座老城中的“小白宫”已经成为古巴科技环保部、科学图书馆和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所在地。
唐人街。20世纪初,大量的中国人随着西班牙殖民者来到了古巴。这些中国人主要来自我国福建,广东,香港和澳门,他们经过菲律宾来到了古巴的哈瓦那。这些华人最早在19世纪中期来到古巴来接替黑
奴在古巴的工作。在为期8年的合同过后,许多中国人也永久的定居在了哈瓦那。
1847年3月3日,第一批206名中国人来到了哈瓦那。哈瓦那华人街里现在已经拥有了许多餐厅、洗衣店、银行、药房、剧院以及许多汉语报社。初期的哈瓦那华人街拥有44个街区,哈瓦那华人街的心脏地带是Zanja运河,华人街是一个以步行街为主的长条地带。整个步行街拥有很多富有中国特色的装饰。唐人街里面的餐厅几乎可以提供所有种类的中国菜。
哈瓦那华人街拥有两个牌坊,1990年,中国政府在在Calle Dragones地带捐建了其中最大的一个。这个牌坊用汉语和西班牙语写出了“华人街”字样。而较小的牌坊则位于Zanja运河的长条形地带古巴华人在当地的兴旺发展结束于1959年。1959年,菲德尔·卡斯特罗的革命结束了私有制经济,许多华人因此前往美国。现在,古巴的华人子孙正在致力于复兴和保护华人文化。
古巴华侨鼎盛时期曾多达15万人。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老一辈华侨渐渐去世,新移民又很少,目前古巴华人只有200人左右是在中国本土出生的,而他们的年龄现在大多在75岁到80岁之间。不过,在古巴有华人血统的人却不计其数,据统计,现在在古巴至少有50万人具有华人血统,当然其中大部分人的相貌已经没有一点儿华人的痕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