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看了《唐山大地震》,感觉剧中小女孩方登后来的王登这个角色写得不理想。汶川大地震后很多家庭想收养地震孤儿,我妹妹也是其中一员,她和她13岁的女儿还给上海红十字会打了报名收养的电话,尽管最后被婉拒了,但大灾后想献爱心、重给孤儿一个温暖的家是很多家庭的愿望。
但是看完《唐山大地震》王登的故事,估计今后很多家庭收养孤儿时会三思而行更加谨慎了。虽然剧本直面了领养的现实问题,如养女与继父的关系问题、能不能培养出与养父母的真正情感......但剧中王登这个人物也太冷,感恩和回报都表现的不够,养父母付出全部心血养大的孤儿要不寒暑假不回家,要不未婚先孕、要不几年渺无音信,然后自己又远嫁他国。在孩子成长期养父母不敢批评教育,孩子长大后对养父母不尽孝心,如果领养来的孩子大部分是王登这种类型的还是不领养罢了,还是以捐助的方式献爱心比较好。 看完这部影片恐怕会给很多人留下不敢再领养受灾孤儿的后遗症。
虽然是马后炮,我还是想建议冯导改剧本:把剧情改为当救援人员说只能救一个,询问救哪个时,姐姐主动说救弟弟,让姐姐决定谁生谁死,姐姐“死”前再留下一堆感人的话......姐姐侥幸被救后,完全失忆,直到32年后汶川地震时姐姐主动去汶川救灾,突然记忆恢复与母相聚......
我这样改写剧本也许更能充分展现人间亲情、更能打动观众,特别是使有爱心的家庭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不惧怕领养孤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