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的早晨很宁静,窗外白雪皑皑,屋内热的只能穿一件T恤衫。离上飞机回国还有十几个小时,起床后的第一任务是整理归国皮箱,O(∩_∩)O哈哈~三下五除二,仅用了几分钟就收拾好了,因为只是一些换洗的衣物,半个箱子都装不满,只好大箱子套小箱子,四个变两个,基本没什么份量。不由有些感慨,因为来时提了大小四个皮箱,连买带整理用了好几天呢!
国家30年的巨变从归国皮箱的变化就看得很清楚了,LG第一次出国是1985年去美国,那时等他归国是多么令人期待,可以用“翘首以盼”来形容,当装满外国货的两个皮箱被掀开时,真有些让人心跳加快、眼睛发亮。现在想想无非是些瑞士巧克力、带漂亮铁盒的美国曲奇饼干,还有一些美国廉价衣服、球鞋等,当然更令人兴奋的是可以根据在国外出差时间的长短在免税商店购买冰箱、彩电、洗衣机、音响等大件,那时出趟国真是一件举家欢庆的大事啊!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中后期,记得版主九十年代中期去日本研访,十个月就基本完成了计划,但大家劝我一定要住满一年,这样就可拥有一个紧俏的汽车指标,为此不得不在日本又坚持了两个月,换回了一个免税汽车指标。
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家里谁再出国都没人期待箱子打开的瞬间了,因为除了脏衣服外基本不会再有任何惊喜。出国在外,除了免税店的化妆品、香烟外看着什么都贵(奢侈品除外。因本家族从不买奢侈品,不了解国内外的行情)。现在儿子在国外读书怕他受苦,每次他离家时恨不得把一年的吃用都给他带上,每次出关时行李都超重,于是手提行李就变成了几十斤(航空公司对不住了啊,谁让国外的东西一折合成人们币就那么贵呢,另外我们回国时可是只背一个装护照的贴身小包,零手提行李,算得上是综合平衡了啊!)
现在儿子留学不像是去发达国家,每次出发装着昂贵的学费、生活费、大包小包肩背手提,倒好像是去支援发展中国家(国家的教育产业不发达损失巨大啊!现在又爆出院士学术造假,无论院士如何辩解,事实是造假论文都有院士的署名,使中国大学教育的公信力进一步下降,痛心啊!另外像袁隆平这样有真才实干的科学家,申报几次都选不上院士,真是对中国院士制度的一大讽刺)。
在加国住了十余天,除了在超市买了几瓶差点比国内还贵的玉兰油外,实在寻不到任何物美价廉能受家人、朋友欢迎的礼品了,只好轻装上阵打道回府。再见了加拿大!再见了多伦多!再见了儿子!期盼你早日学成归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