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半年以来,军工类股票走出了大幅上扬的行情。随着行情的进一步发展,军工类股票呈现了加速上升的势头,投资者们也越来越关注这类股票的走势。
通过走访上市公司,接触很多的老军工,我觉得,正确理解下面提到的几个问题,对投资军工类上市公司有重要意义。
1.
中国的军工行业,只有一个买家,即中国政府。生产和科研单位虽然很多,但核心产品也基本上隶属于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兵器总公司,航空一集团,航空二集团等十几家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以前,军工企业的生产模式基本为,国家做出军事产品研发计划,向相关企业核拨科研经费,产品研制出来后,由国家组织相关企业生产,产品价格采用完全成本加合理利润的方法计算。但这样的组织流程严重缺乏效率,因为前期研发由国家买单,后期生产国家保证企业的合理利润,没有市场和研发的风险,因此,很多企业研发和生产效率低下,造成中国国防工业长期发展滞后。
政府最终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进行了军工生产体制改革。最主要的措施是企业在进行研发立项后,只有在产品研制成功后,国家才全额支付研发的费用,企业也承担了一定的研发风险。另外,在制造环节,政府鼓励各军工集团间进行有限度的竞争。最近,政府也开始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军工生产领域,以提高整个军工系统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政府是不会允许军工企业间进行类似于民品的充分竞争的,因为这样的竞争会很快淘汰效率低的企业。因经费有限,我国往往是在研发出一代军工产品后,仅少量装备部队,宝贵的资金用在了下一代产品的研发上。因此,为保证战争时期武器的充分供应,一定会在和平时期也保持大量的生产能力,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即使生产效率低下的企业,只要在政府“保军”的名单上,也能得到足够的订单。关于民企进入军工行业的问题,先不论这些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如何,单就所有的军工生产企业都必须得到的军工产品生产许可证并通过军工保密体系认证而言,用一个老军工的话来说,“没有3-5年根本就拿不到”。进入门坎是很高的。
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核心军工企业仍然是中国利润最丰厚的垄断行业之一。
2.军工企业是周期性行业,但在特定时期和针对特定产品,是成长性行业。
中国军工企业最辉煌的是两伊战争时期。但在两伊战争的结束,特别是海湾战争中国武器系统不如人意的表现,使中国的军工出口陷入停顿,行业整体亏损。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军工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科索沃战争使中国政府深刻认识到中国国防工业的落后,而持续加大了对航空航天和新型武器系统的研制,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国防工业的建设,航空航天和高性能常规武器系统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将取得高速发展。因此,对于这些企业,未来5-10年的高成长值得期待,这些企业划入成长类股票也就有了充分的理由。
3.
资本市场认识到军工行业未来若干年的高速发展,所以给予军工类上市公司很高的估值水平。很多证券市场投资者因此希望有军工背景的上市公司专注于军工生产,而将相关民品资产置换出去。但经历了曾经全行业亏损的军工行业,更希望在目前行业景气高涨的时期尽快发展民品,以便在军工行业低谷来临时,公司仍有足够的利润支撑。因此,很多投资者对于部分军工类上市公司未来发展方向和战略的理解可能有很大偏差。
4.
目前,大部分军工类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都很高。这其中,市场上流传的五花八门军工集团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的故事很流行,也支撑了部分公司高高在上的股价。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很多上市公司所属的集团仍是典型的国有企业,企业改制的任务很艰巨。而如果集团公司没有成功改制,企业包袱很重,很多资产的注入是需要很长的时间一步步完成的,而不会像某些研究员想象的那么乐观。比如说我考察的一个仅有2000人的上市公司,其母公司的资产大概相当于上市公司的两倍,而人员接近万人,因而盈利能力很低。如果将母公司的资产装入上市公司,那么集团公司的上万人怎么办?如果这些人员连同资产一起装入上市公司,那么上市公司也无法实现利润的增加。这样的资产注入显然不具有现实可行性。所以,很多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的故事一定会发生在集团改制启动之后。其过程是复杂和漫长的。
总之,投资者在投资军工类上市公司时,应更多关注公司在国防体系中的地位和母公司未来总体发展策略和企业机制的转变,而避免盲从所谓的概念和故事。“吹尽黄沙始见金”。军工类上市公司肯定会涌现出很多大牛股,但最后获利的一定是有心的投资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