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图·河伯》元·张渥
与DeepSeek同吟《九歌·河伯》(二)
——屈原《九歌·河伯》诗译之二
写在前面的话
自从写博以来,每逢端午节,我习惯用“诗译”的方式吟诵屈原的《九歌》,以表达我对先贤屈原的崇敬。
《九歌》十一篇,是屈原流放江南沅湘流域时,在当地民间流传的原始《九歌》基础上再创造的一组祭歌。《九歌》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意境飘渺,情调缠绵,语言优美,风格绮靡。《九歌》所描述的,虽是天上地下神灵的形貌,表述的却是地上世人的情思。诗人将世人对人生深沉的感喟,融化在《九歌》对于神灵的迎降送别之中,从而使这组祭歌表现出了强烈的抒情色彩。
诗译《九歌》并非一件易事,如何以优美且富有韵律的现代诗句保留其神韵,极具挑战。今年端午,我又设想邀请DeepSeek以自由体诗歌形式翻译《九歌》,其实也面临多重挑战。这些挑战与
AI 在理解、审美及创造性表达方面的局限性密切相关。用 AI
翻译《九歌》并非不可能,但其价值不在于“替代人类译者”,而在于提供新的解读维度。《九歌》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原典,其翻译本质上是文化基因的转码过程,需要译者以“心”传“心”,在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张力中,守护古典诗歌的灵魂。正所谓“翻译是原作生命的延续”,而AI或许只是这场延续中一位特殊的“助手”。
本篇选用笔者前几年创作的《九歌诗译·河神的山水恋曲》,和现在由DeepSeek创作的屈原《九歌·河伯》意译作品,奉献给博友们,望大家不吝指教。
《九歌图·河伯》现代·李少文
【DeepSeek版】《九歌·河伯》诗译
我们曾并肩漫游,在九曲长河的尽头,
骤风撕碎寂静,白浪如万马奔流。
你以荷为车,以水为途,
双蛟引路在前,螭龙曳索悠悠。
水声如雷,是神明的絮语,
逆流而上,向光的源头不休。
终踏昆仑之巅,四望云涛苍茫,
脚下雾海翻涌,似时光溃散的边疆。
那一刻心似鹰隼,展翼破空,
在永恒的天风里,浩荡如初阳。
可暮色忽临,如墨玉沉入深潭,
远岸微光闪烁,似未言的怅惘,
让我独立山巅,遗忘了归航。
你住在水的宫殿——
鳞瓦叠成天穹,龙纹盘绕朱梁,
紫贝为门阙,珍珠作帘琅。
为何择深渊为乡?你只笑而不语,
驾白鼋逐虹鱼,任光斑写满流光,
在暗流深处,刻下刹那的诗行。
后来我们停驻,采沙洲新生的芷兰,
却见整条河的冰凌,碎成星落银澜。
你突然紧握我手,向东远行,
直到南浦的雾霭,吞没你的衣衫。
我独伫岸边,看浪涌如队列相迎,
千万银鱼跃起,似雪刃划破长天——
一场无言的诀别,一场星坠深渊。
九歌·河伯
屈原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灵何为兮水中?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
【题解】
河伯,即神话传说中的黄河之神,本称河神,至战国时代始通称河伯。楚人也有祭河伯之俗。本篇就是祭祀河伯之歌。本歌词,可能是由祭巫面对扮河伯的神巫演唱的。歌中表达祭巫想象中如何随河伯漫游昆仑神山及龙宫水界,最后恋恋不舍送别河伯。巫是所谓“人神交际者”,他不但代表神向人宣布旨意,而且代表人向神表示诚心。巫和神同游水府,建立友谊,就是表示人对河神的虔诚崇拜之情,讨得河神的欢娱,祈求河神不为水害,使五谷丰登,百姓平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