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经无弊·勿轻怀疑·读史致用

(2024-09-20 11:13:10)
标签:

文化

历史

国学

随笔

分类: 读书杂谭
读经无弊·勿轻怀疑·读史致用
国学泰斗章太炎与《国学十八篇》  (图源网络)

 
读经无弊·勿轻怀疑·读史致用
——读《国学十八篇》笔记之七


读经无弊

       太炎先生论读经无顽固之弊,以大量史例说明,经典所论政治,关于抽象者,往往千古不磨。
       一涉具体,不可行于今者自多。如封建之制,久已废除,亦无人议兴复者。
       他总结说,总计三千余年,主张封建、世卿、肉刑、井田者,仅九人而已。这九人能变易天下、左右政治吗?!
       故大可不必因噎废食而预为之防哉。
       (读第十三篇《论读经有利而无弊》)

 
为经一辩

       太炎先生对当时学界将今日一切顽固之弊,反赖读经以救者,颇为不满。
       他斥责道:今者新奇之说,流为格言。
       所谓“发展个性”,所趣止于声色货利,而礼义廉耻一切可以不顾。
       所谓“打倒偶像”,凡一切有名无形者皆以偶像观之,世以是乱,国以是危。
       当然,先生的观点有独到之处,但很快便淹没在时代洪流中。
       (读第十三篇《论读经有利而无弊》)

 
勿轻怀疑

       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经史实录能不能怀疑?
       太炎先生认为,可怀疑,但不可无故怀疑。
       他说,经史传世,其有传闻异辞而记载歧异,经后人考定,取舍有准,情伪自明;歧异之说,遂成定案。离奇之事,存而不论。
       因此,经史除杂史而外,率皆实录。
       但先生不赞成以钟鼎、货币、碑版等器物考证订史,未免有些偏颇了。
       (读第十四篇《论经史实录不应无故怀疑》)

 
读史致用

       读史有什么用?
       太炎先生说道,读史致用之道有二:
       上焉者察见社会之变迁,以得其运用之妙;
       次者牢记事实,如读家中旧契、产业多寡,了如指掌。
       当然,此家产指的是我们老祖宗创下的国土疆域。先生对中国历史上疆域变迁作了简要回顾,对国土沦丧的悲剧痛心疾首,同时也对一些国人鄙夷旧契的态度表示愤慨。
       (读第十七篇《论读史之利益》)

 
读史之法

       太炎先生在本书最后再谈读史之法:先明史之大体,次论史之优劣,三示读史之宜忌。
       对读史之关键,他提出不必问文章之优劣,不必以人之议论为己之议论,但须问事实之确否。   
       对读史之要点,他提出因人而宜,根据不同学力和需求研读,高者可知社会之变迁、方略之当否;其次可考制度、明沿革,备新政之采择。
       (读第十八篇《略论读史之法》)


小结

       章太炎说国学,将国学作为培养民族主义情感不可替代的方法。
       他说:“为甚提倡国粹?不是要人尊信孔教,只是要人爱惜我们汉种的历史”。
       他认为,只要晓得历史,“那爱国爱种的心,必定风发泉涌,不可遏抑”。
       他宣扬国学,把国学研究和讲演视作了文化战场。国有与立,赖于国学支撑,是他讲学的最大动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