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丙吉如何救皇帝不居功

(2024-09-06 07:22:11)
标签:

历史

文化

汉史

随笔

分类: 窥史议政
丙吉如何救皇帝不居功
《丙吉问牛图》  (图源网络) 


丙吉如何救皇帝不居功 


       古代君子深知“名者,公器,不可以多取。”的道理,除要求自己秉公去私、淡薄物欲之外,还能够做到不贪功名。他们在功名面前,表现出了任劳任怨,不居他人之功,不居功自傲的品格。西汉名臣丙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至今深受世人尊敬。
       丙吉,字少卿,鲁国(今山东曲阜)人,西汉宣帝时的名臣。 他为人深厚,“上(尚)宽大,好礼让”,不伐善,深得宣帝和臣子们的敬重。丙吉原出身狱吏,以后积功做了廷尉右监。汉武帝末年,发生了“巫蛊”事件,他被调到郡邸狱查办巫蛊事件的犯人。
       汉武帝晚年身体不好,疾病缠身,因而他就怀疑是有人用巫蛊之术来害他。征和二年(前91),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为巫蛊咒骂汉武帝,并与阳石公主通奸,因此公孙贺父子都下狱而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等都被处死。不久,汉武帝又派宠臣江充专门去清查巫蛊案。江充本来就是个小人,他用酷刑和栽赃迫使人们认罪,致使很多人因此而冤死。江充与太子刘据早有嫌隙,江充便趁办案的机会陷害太子,逼得太子刘据只得起兵反抗,虽说杀死了江充,但最后兵败,皇后卫子夫与太子刘据不得不相继自杀。刘据的妻妾和三子一女也都被杀害,只有襁褓中的孙儿刘询(即刘病已)逃过了一劫。虽然没有被杀死,但也被关押在监狱之中,成为了囚犯。
       丙吉这时正奉命负责处理巫蛊的案件,他对太子刘据的蒙冤自杀非常同情,知道太子并没有巫蛊这方面的事实,完全是被诬陷的。因而丙吉见到监狱中那无辜的婴儿刘询,就更加怜悯,在他职权范围内尽力呵护。于是,就挑选了两个谨慎忠厚的女囚, 让婴儿在邸狱一间宽敞干燥的屋子里保护和养育。

 
丙吉如何救皇帝不居功
丙吉救皇孙图画选 


       后元二年(前87),武帝下令处决诏狱中所有的要犯,内谒者令郭穰深夜到郡邸狱提拿皇曾孙,丙吉“闭门拒使者不纳”,使者“至天明不得入”。他不顾违背圣旨,大义凛然地拒绝使者进入。他一直守候着,半步都不离开,直到天亮,使者只得无奈地回去了,刘询才免遭一死。在邸狱中,刘询曾几次病得要死,丙吉“数敕保养乳母加致医药,视遇甚有恩惠,以私财物给其衣食”,甚至拿自己的钱雇人照顾他,“得食米肉,月月以给皇孙”,刘询才得以健康地活了下来。
       当使者把情况汇报给汉武帝时,汉武帝此时也清醒过来了,说:“天使之也!”皇曾孙刘询和整个监狱被关押的人都因为丙吉的抗命而没有被杀害,他因此而救了很多人。后来,由于有官员上书为太子辩冤,讲出了真相,汉武帝终于明白过来,知道自己是上了江充的当,因此很后悔,于是下旨灭了江充三族,惩办了江充的余党,并大赦天下。
       大赦之后,丙吉将刘询从监狱中接出来,送到了刘询祖母史家抚养。经过丙吉和有关官员的帮助,刘询也恢复了皇室的族籍。元平元年(前74),汉昭帝死,无嗣,大将军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贺。刘贺即位后行淫乱,很快就被废黜。这时,丙吉建议迎立居于民间外家的武帝曾孙刘询,这就是后来的汉宣帝。

 
丙吉如何救皇帝不居功
西汉大臣(定侯)丙吉历代画像
 

       汉宣帝即位后,大封拥立有功的功臣,丙吉也被封为关内侯。然而,丙吉从来绝口不提他对刘询的恩德,所以朝廷也没人知道他以前救护皇帝的功劳。当时有个知情者曾上书宣帝表彰丙吉等人“成育圣德”的功绩,但“吉谦让不敢自伐”,看到奏章后把有关自己的文字全部删去了。此后,有个以前担任刘询保姆的宫婢上书,说她以前曾有过养护皇帝的功劳,想求得汉宣帝的赏赐,并说丙吉知道底细。
       汉宣帝知道后,就命令掖庭令负责查清楚情况。在调查中,丙吉只是“分别奏组(胡组,当年丙吉派去扶养刘询的人员)等共养劳苦状”,请求给他们的子孙封赏。而“上亲见问,然后知吉有旧恩,而终不言”。汉宣帝这才清楚丙吉对自己所做的一些事情,确实很有恩德。特别是丙吉有恩于他,但从没有透露,因此很受感动。汉宣帝觉得丙吉确实是一位很有道德的贤人,制诏封丙吉为博阳侯,以后又任命他代魏相为丞相。
       丙吉为相期间, 对有关民生的事,即使看起来并不大,他却极为关注,留下了“丙吉问牛”的千古美名。他施政宽和,对下属掩过扬善,注意发挥他们所长,很受下属的拥护。临死,他向宣帝推荐了杜延年、于定国、 陈万年,这些人“居位皆称职”,宣帝表扬他很有知人之明。
       丙吉对自己要求是严格的。他作为有恩于汉宣帝的大臣,从没向人说出自己当年对宣帝的恩德,更没有以此作为条件要求皇帝对他有所回报,这是很难做到的。在丙吉看来,当时他只是出于同情和仁心,并非知道昔日那幼弱无辜的孩子,后来会当皇帝,也从没有企求有所回报,所以他觉得这是一个正直的人应该做的,不能以此作为自傲的资本。也正因为这样,他受到了汉宣帝的感激与尊重,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有德之贤者”的美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