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统之史·编年之史·典章之史

(2024-08-13 07:29:58)
标签:

历史

文化

国学

随笔

杂谈

分类: 读书杂谭
正统之史·编年之史·典章之史
国学泰斗章太炎与《国学十八篇》  (图源网络)
 

正统之史·编年之史·典章之史
——读《国学十八篇》笔记之四


史学贡献

       章太炎讲《史学》阐述了“新史学”思想。
       史学界有种说法:二十世纪初,在史学上能与梁启超比肩而立者,大概只有章太炎一人。
       太炎先生不以治史为主,但对史学的贡献却十分重要。而且,从对待传统史学上来看,他比梁启超更客观更合理。因此说,他在中国史学从传统走向近代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读第八篇《史学》)

 
史学分类

       太炎先生依《隋书·经籍志》,将史学部类分为十三类: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律令、杂传、地理、谱系、簿录。
       太炎先生同时说,对史学分类历代有所损益。
       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将史部分作14类,鲁迅则简单归纳为正史、野史、传记、史论、地志、杂史六个部类,易于读者掌握。
       (读第八篇《史学·史学部类》)

 
正统之史

       所谓“正史“,是指以帝王传记为纲领并由宫廷史官记录的有别于民间野史的中国史书。
       清乾隆年间确定,《史记》至《明史》的24部正统的纪传体史书为正史,即二十四史。
       以后,又增《新元史》和《清史稿》,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太炎先生讲,正史是“正统”之说,又说正统之说论者纷然,正统亦是相对而言的。
       (读第八篇《史学·正史》)

 
编年之史

       太炎先生讲:编年与正史并重。
       所谓编年,是指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记载历史事件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资治通鉴》则是编年史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太炎先生认为,编年之史,较正史扼要。但他又认为,编年史多存《春秋》笔削之意,故只可效法《通鉴》写法,而不可效法《纲目》。
       (读第八篇《史学·编年史》)

 
典章之史

       所谓”政书”,乃典章制度专史,记载典章制度的沿革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情况。
       政书分两大类,一为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式政书,名称中一般有“通"字,如《通典》。
       一为记述某一朝代典章制度的断代式政书,称为会典、会要,如《唐会要》。
       太炎先生讲,今人欲读政书,自以《通典》、《通考》为重要。
       (读第八篇《史学·政书》)

 
慎对经史

       太炎先生关于正确对待经史实录的观点值得重视。
       他以历代考证《史记》记六国事、两《汉书》记王莽事、《唐书》记太宗阋墙之变、《明史》记靖难之祸为例,认为对史实有疑,必须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才能核其同异,审其是非,方足以言怀疑。
       若无故怀疑,则为矜奇炫异,拾人余唾,以哗众取宠也。
       (读第八篇《史学·治史明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