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语堂夫妇“金玉缘”之秘诀

(2024-07-17 07:09:43)
标签:

文化

历史

情感

随笔

杂谈

分类: 读书杂谭
林语堂夫妇“金玉缘”之秘诀
林语堂和太太廖翠凤在一起的照片
 

林语堂夫妇“金玉缘”之秘诀
——“书林拾叶”之六: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林语堂是个“海归派”,长期受西方思想影响,既是著名作家,又是名校教授,还当过校长和官员,儒雅帅气,幽默风趣,学贯中西,著作等身,一生中“粉丝”众多,追求者不少。然而,林语堂却是个专一的男人。虽然婚前有过两次恋情,但一旦成婚,便烧掉了婚书,并用一生践行了诺言——“婚书是离婚时用的,我们此生是用不着了。”
       当时的文化名人大多抛弃了旧家庭的发妻,另找了时髦的知识女性。林语堂成名后,妻子廖翠凤担心他也会喜新厌旧。林语堂安慰她:“凤啊,你放心,我才不要什么才女为妻,我要的是贤妻良母,你就是。”在美国享有巨大声誉的林语堂有着无数的粉丝,甚至有的竟然自己找上门来,但从未听说任何关于这个“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的什么绯闻。       

       对此,林语堂有着清醒的认识。在他创作的《生活的艺术》一书中,有着对中国文化精辟的介绍,并有独出心裁的自我感悟,其中关于女性的相关说辞论述,让人惊异而眼前一亮。从着墨不多的寥寥论述中,可以看到林先生对传统家庭式女性的推崇。他的“传统家庭式女性”论述,并非中国古代裹小脚、严格遵守三纲五常而地位低下的女性,这是林先生批判的。他赞扬的主要是指身担传宗接代之责、做主内之事的女性,有家庭和社会尊重的女性。他认为,有了后代,儿孙绕膝的状态,有孩子侍奉,才是真正的晚年享天伦之乐。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家庭思想。
       林语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女性自我的快乐是肩挑家庭的重担。他认为一个女人做所有工作都不如生育、照料子女来得有成就感,即使进入工作岗位的女子也能获得一定程度上的快乐。一个女子在孕育和抚养后代的时候,她的神态才是最可爱的,内心才是丰满的。林语堂对传统家庭式女性的推崇和对家庭和谐的推崇,是对文明极高的要求,也是一种很理想的生活状态,无疑给家庭生活、文化发展点出了良性发展的方向。

 
林语堂夫妇“金玉缘”之秘诀
中年和晚年林语堂夫妇恩爱的照片

           
       在现实生活中,林语堂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懂得“哄”老婆,他说:“怎样做个好丈夫?就是太太在喜欢的时候,你跟着她喜欢,可是太太生气的时候,你不要跟她生气。”林夫人最忌讳别人说她胖,最喜欢人家赞美她又尖又挺直的鼻子。所以林语堂每逢太太不开心的时候,就去捏她的鼻子,太太自然就会笑起来了。他也从不和老婆顶脾气。如果老婆在生气,他连话也不说一句,保持沉默。倘若真的吵架了,也是吵过就算了。他的绝招是“少说一句,比多说一句好;有一个人不说,那就更好了。”其实,“哄”就是夫妻之间维持稳定婚姻的一种强烈责任感的表现。
       他认为夫妻吵嘴,无非是意见不同,在气头上多说一句都是废话,徒然增添摩擦,毫无益处。他的幽默性格也容易调节家庭气氛,有了女儿以后,他还常常跟孩子一起调皮地叫妻子“妈”。他还像坂仔那个调皮的山乡孩子一样,时时出怪主意作弄老实的妻子,家中经常笑声不断。
       当然,话又要说过来,林语堂的妻子廖翠凤也是一个大度聪慧的女性。大家出身的廖翠凤没有嫌弃林语堂的穷,她看中了林语堂的才气。她以中国传统女性的温良恭俭容纳了丈夫所有的放肆和不安分,她像个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林语堂的一切。
       她善解人意地处理和丈夫过去恋人陈锦端的关系。她得知陈锦端学成回国,便主动请来锦端做客。女儿不解就问妈妈,翠凤笑着说:“爸爸曾喜欢过你锦端姨。”锦端眼见林语堂一家人和乐融融,林语堂已习惯了翠凤的精心照料,享受着安逸的婚姻生活,便终于决定结婚。“凤”是语堂永不能逃出的家园,她那里有无尽的温馨和快乐牵挂着他。林语堂常说:“我好比一个气球,她就是沉重的坠头儿,若不是她拉着,我还不知要飞到哪儿去呢?”

 
林语堂夫妇“金玉缘”之秘诀
林语堂夫妇年轻和中年时的合影以及全家福照片 

 
       林语堂夫妇结婚50周年时,有人问他们半个世纪“金玉缘”的秘诀。老夫妇抢着说,只有两个字:“给”与“受”。在过去的一万八千多天里,他们相互之间尽量多地给予对方,而不计较接受对方的多少。正是这种爱情婚姻观,使得他们的结合参透了世界、生命、人生、爱情与婚姻的真义,也就获得了人生的大智慧。说到这里,不能不讲到林语堂为中国人树立健康智慧的婚恋观做出了榜样。
       关于夫妻关系维系的原则是什么,历来是有争论的。有人认为,夫妻关系的维系要靠“爱情”。众所周知,进入20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学作品普遍将“爱情解放”看成人性解放的衡量标准,并渐渐将之发展为一种信仰或神话,即爱情至上主义。因此,为了“爱情”而不顾家庭婚姻和伦理道德,为了“新”的爱情而抛弃“旧”的爱情,为了自己的“爱情”而不顾他人的爱情甚至生死,为了所谓的“爱情”而达到了“舍死忘生”的地步。于是,“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如无爱,毋宁死”等“爱情至上”的追求和梦想,影响了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
       当然,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肯定要比无爱的婚姻要好。但是,如果将爱情绝对化甚至神话也是错误的。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莫罗阿在《人生五大问题》中讲到婚姻问题时,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婚姻绝非如浪漫底克的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而是建筑于一种本能之上的制度,且其成功的条件不独要有肉体的吸引力,且也得要有意志、耐心、相互的接受及容忍。由此才能形成美妙的坚固的情感、爱情、友谊、性感、尊敬等等的融和,唯有这方为真正的婚姻。”所以,夫妻之间只是讲爱情是靠不住的,首先应该讲责任,讲尊重,讲容忍,讲谦让。

 
林语堂夫妇“金玉缘”之秘诀
1969年林语堂夫妇结婚五十周年,在宴会中合切蛋糕的照片 


       有学者讲过,关于家庭,有三种境界。一种是House(屋),是一种建筑学意义上的居所,与旅馆无异,夫妻之间无感情可言。二是Family(家庭),是一种社会学意义上的家庭,一对夫妻一个孩子,履行一种家庭责任。三是Home(家),是一种哲学或心理学意义上的家,它不仅是一种物质居所,是一种家庭责任,更是一种精神家园,真正的心灵港湾。苏东坡道“此心安处是吾乡”,Home(家)就是安顿心灵的地方。林语堂、廖翠凤夫妇俩用心和时光建造的家庭,就是这样一个安顿心灵的地方。
       林语堂说:“婚姻犹如一艘雕刻的船,看你怎样去欣赏它,又怎样去驾驭它。”那么,我们每一个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思考:如何像林语堂那样,去驾驭婚姻这艘“雕刻的船”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