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醉白池外湖,水面开阔、湖丘相连。湖边的华亭鶴亭榭,
六角翘檐,檐角像朝笏一样。(图源网络)
竹枝词说:云间亦自有西湖
——“竹枝词里话申城”之三十二:醉白池
如果将上海五大古典园林比喻成唐代五大诗人来说,那么,古漪园是王维,精工刻画,润泽华采;杜甫是豫园,意境壮阔,沉郁顿挫;秋霞圃是杜牧,峭健俊爽,逸韵传神;曲水园是白居易,平易通俗,明丽圆熟。而醉白池无疑是李白了,直率自然,豪放飘逸!
醉白池,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人民南路,现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关于醉白池的确切历史,考证还不是非常的明确。有的观点认为醉白池的始建应该从清代顾大申开始,据清代黄之隽《醉白池记》:“韩魏公慕白居易而筑醉白池于私第之池上,水部君又仿韩而以堂名其池。”水部君系顾大申。清顺治末年,顾大申就明代废园改建醉白池。
但也有观点认为醉白池应该是始建于宋代,第一代主人为宋代松江进士朱之纯,该园为朱之纯的私家宅园,名叫“谷阳园”。朱之纯自号谷阳先生,以文学闻名乡里,晚年久居园中。此园名取自东晋陆机《致从兄车骑将军》一诗中“仿佛谷水阳,婉妾昆山阴”,似应建于朱之纯登第后的北宋晚期。
然而,不同朝代的文人墨客,都从醉白池提到了“西湖”,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清代丁宜福在《中江棹歌》中写道:
咏波亭子忆思吴,环壁轩窗入画图。
水槛虚明风月好,云间亦自有西湖。
丁宜福在竹枝词后作注:“西湖,一名瑁湖,周三里,中有思吴堂、咏波亭,为宋华亭令吴及建。烟波风月,为郡城第一佳胜。”明清的竹枝词还有不少提及“西湖”的诗句,如:“草长西湖湖已平,钟传道院暮烟横。”
“厌看凄凉旧风月,游人只说是杭州。”(陈金浩《松江衢歌》)
“共道杭州风景好,有谁来问旧西湖。”(顾翰《松江竹枝词》)同时,这些竹枝词的原注都提到了“西湖”的变迁:“旧西湖,在那城西南。湖久塞,外流为城豪。”“西湖已漫没,侧有道院。”
据《上海风俗古迹考》记载:“松江原有旧西湖,原址在府城西南。湖周围三里,中有渚,建风月台其上。又中一洲,建有思吴堂及泳波亭。思吴堂,为宋元祐中所建。西湖,一名瑁湖,又名沙湖。昔陆瑁养鱼池、唳鹤滩、八角井等诸名迹,皆引此湖之水,为昔时松江第一佳境。后因开江建闸,水流渐缓,潮汐日积,不久湮为平陆。及张士诚开扩松江城,遗址尽失。”
从有关资料分析,从宋代到明末清初跨越600多年,松江府宋代时的大面积水域渐渐成陆,城西南偶的西湖水域也渐渐缩小。西湖旧址在松江府城墙外西南偶,宋代时的谷阳园在西湖上,所处的地理位置基本和现在的醉白池吻合。今“醉白池园”在城中西南,旧志所载西湖也在城之西南,可知西湖在醉白池附近,也可能醉白池在西湖旧址之中,故将醉白池说成西湖是有道理的。
(上图)池上草堂,建筑凌空于池上,小桥流水、古朴雅致,“醉白池”三字为程十发先生墨宝。
(中图)四面厅,系明代建筑,原为董其昌泼墨畅吟之处,别名《柱頰山房》。
(下图)“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香”,醉白池荷风阵阵,清香扑鼻,沁人心脾。
描写醉白池的竹枝词中,提及了不少当年醉白池的景点和建筑,如:“曲槛回廊日已斜,忽开忽落一庭花”、“钟传道院暮烟横”、“唳鹤滩荒鹅唳虚”、“咏波亭子忆思吴,环壁轩窗入画图”、“水槛虚明风月好”、“及第争探五色泉,葛蓬墩冷草如烟”等。
当年的醉白池究竟如何景象,幸好有清康熙年间的松江戏曲家黄之隽著文,为我们记录下了清中前期醉白池面貌:“池方而长,可三四亩,据宅之右。池东有老榆槎桠二百年物,轩荫其下,临流而坐,曰:老树轩。贯以长廊,池西畎亩连瓦,限之以篱,篱疏可眺也,池南两三人家,窗户映带,妇孺浣汲,望若画图。池北堂临之,敞其四面,堂北与西竹石环列,又北则池尾绕而东。又北有黥地可构屋莳花术,亦篱限其外焉”。从文中看,当年的醉白池为纯粹的水景园,以类似乡村野塘的水面为景象核心与表现主题。这种开敞疏朗,平淡质朴的园林布局,具有较强的清初文人园气质。
(上图)醉白池以荷花池为主体,池内遍植荷莲,盛夏花開時,常使人流连忘返。
(中图)此为明著名画家董其昌与友饮酒咏诗之地,环池三面皆为曲廊亭榭,晴雨均可凭栏赏景。
(下图)雕花厅,明代建造,雕花细腻,是江南地方不可多得的一座古建筑。
(上图)赏鹿厅,曲径通幽,花木扶疏,处处显露出江南古典庭园的典雅风格。
(中图)内园,以黄石堆砌的长方形水池为中心,四周绕以楼阁亭榭长廊和高低错落、逶迤相连的花墙。
(下图)醉白池内,明清时期的园林山石清池相映、廊轩曲径相衬。
醉白池曾数易园主,明万历年间,董其昌在此已成废园基上辟为“董园”,即“拄颊山房”,王时敏为题“醉白池”。乾隆年间,为娄县顾思照所得。道光年间被育婴堂购用。后几经兵燹,园景零落。1959年,人民政府拨款修缮,建为公园。几经兴废,几经劫难,醉白池终于迎来了生气勃勃的春天。经过几次整修与扩建之后,如今的醉白池既具有明清时期江南园林山石清池相映、廊轩曲径相衬的风格,又具有历史古迹甚多、名人游踪不断的特点。
(上图)雪海堂,孙中山先生曾在民国元年,在此会晤松江各界代表人士,作重要演讲。
(中图)雪海堂大厅,清末宣统年间建造,大厅前广种植梅花,梅花开时一片雪海,故叫雪海堂。
(下图)醉白池内园,全园精华之所在,庭院相接,亭台错落,堂、轩、亭、舫、榭、池组成主体建筑。
今日之醉白池,园有池,颇开阔,从西廊步入内园。中有池,形长方,周围由黄石堆砌。四周遍布楼阁亭榭,有大湖亭、小湖亭、六角亭、疑舫之属。长廊及高低错落花墙相连接。池之北端,草堂横跨其上,堂额名“醉白池”。堂东四面厅,具明代建筑风格。醉白池中,遍植四时花卉。园中大樟树一株,已有三百年树龄。1981年,醉白池园中又辟玉兰园、赏鹿园两处,布置颇为古雅。而今,园内有四面厅、乐天轩、疑肪、雪海堂、宝成楼、池上草堂等亭台楼阁及邦彦画像石刻、历史艺术碑廊、《赤壁赋》真迹石刻等艺术瑰宝,还有树龄在三四百年的古银杏、古樟树,年龄在百年以上的牡丹。
“醉白池”,名字新颖别致,含义深湛,意境优美,令人神往。今天的醉白池,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楼台亭谢相连,曲径回廊相接,古朴清雅,闻名江南。她正以绰约的丰姿,优美的风韵,亭亭玉立在云间胜境,迎接中外游客的游览和赞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