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竹枝词说:秦皇驰道尽南东

(2023-03-02 07:35:56)
标签:

历史

文化

上海史

古迹

随笔

分类: 读书杂谭
竹枝词说:秦皇驰道尽南东
秦皇观海图  (图源网络)    


竹枝词说:秦皇驰道尽南东
——“竹枝词里话申城”之十六:秦皇驰道


       近日,柘林遗址考古成果展在奉贤博物馆开展。展览精心选取的最新发掘出土的良渚文化时期的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等文物,从中可以一窥4000多年前上海先民的生活场景、地域风俗、社会形态等种种信息。柘林遗址地处杭州湾北岸,在上海史前时期重要地理分界线——距今约5000年的冈身遗迹的最南端。柘林遗址的发现再一次表明上海历史文化的久远,这让人联想起了一个久远的古迹——秦皇驰道。
       二千多年前,秦始皇是否到过古上海,史家们多有争议。然而,上海竹枝词却告诉我们:秦始皇当年到过上海,曾在柘湖观海日出!
       清光绪初年修《南汇县志》,倪绳中任采写。在为县志采写期间,他按章节以诗词形式给予概括,写成《南汇县竹枝词三百四十六首》。这首竹枝词虽短,却提供了很大的信息量。 

       秦皇驰道尽南东,百里逶迤贯境中。
       诧说石桥鞭出血,海天空望日轮红。 

       倪绳中在竹枝词原注中写道:“秦皇驰道,即秦塘,北走嘉定,南尽海岸,属南汇境者约六里。”据顾炳权《上海风俗古迹考》提供的信息,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巡游会稽,南北朝末期顾野王所编《舆地志》有记载:“始皇至会稽、句章,渡海经此。”汉文帝元年前后在世的贾山《至言》记载:“秦为驰道,遍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元朝至元年间《嘉禾志》记载:“在县西北昆山南四里,相传有大堌路,西通吴城,即驰道也。”明弘治六年江南华亭人、南京礼部尚书顾清《松江府志》记载:“昆山南四里,即古浦塘,驰道即塘之岸。山北又有秦王走马塘,顾炎武亦谓:驰道即古浦塘岸,然中隔一泖,不能西通吴城,疑筑驰道时,由拳县未陷为谷也。”据上述史料记载,顾先生考证:秦皇驰道在今松江西境和青浦南境的横山、小昆山、三泖地带通过,北达嘉定。并有按语:“相传秦皇东游,观海日出处,下石填桥,鞭之出血。” 
       另据《上海通史·古代卷》记述,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将王翦横渡长江,一举平定楚之江南地。秦并天下,实行中央集权,在各地遍设郡县。以吴越故地置会稽郡,领24县,治于吴(今江苏苏州),其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长江以南及浙江省、安徽省的一部分地区。为了加强与巩固中央集权,秦始皇不断出巡,“筑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上海地区也留下了驰道遗迹,“在(华亭)县西北昆山南四里,相传有大堤路,西通吴城,即驰道也”。《通史》也说:驰道在今松江西境和青浦南境的横山、小昆山、三泖地带通过。然而,《通史》又指出,时代久远,史迹湮没,古人以示慎重故加“相传”二字。       

       那么,“相传”中秦始皇“观海日出处”在何地呢?清道光年间的汪巽东在《云间百咏》有一首竹枝词写道: 

       谷泖昔为囚倦县,柘湖曾陷海盐城。
       而今欲问秦朝事,但见茫茫古道平。 

       汪巽东在竹枝词的“原题及注”记述:“秦皇驰道在娄东,筑于由拳未陷时,即古浦塘。由拳本名囚倦,秦置,后陷为谷泖,即谷水。海盐城,亦陷为柘湖。今两水皆堙塞,依然平陆矣。”这里,提供了两个关键词——“由拳”和“柘湖”。
       “由拳”,据晋代《水经·沔水注》记载:由拳县“即吴之柴辟亭,故就李乡檇李之地。秦始皇恶其势王,令囚徒十余万人污其土,表以污恶名,改曰囚卷,亦曰由卷也”,汪巽东竹枝词称其“囚倦”,在今浙江嘉兴市南。“柘湖”,上海西南地区一座大型古湖泊,今已不存,仅留下诸如“柘林”之类的小地名。据考,柘湖位于今上海市金山区东南部,张堰镇、金山卫、大金山岛和漕泾镇之间。
       据《上海通史·古代卷》记述,秦汉时期,在上海南境曾有县城之设,这个县城就是海盐县治。“海盐本秦县,汉因之,其后县城陷为柘湖,移于武原”。据考,海盐城约位于日后的松江府南70里、大金山北,属今上海境内。秦代的海盐县,辖境甚广,杭州湾北岸今上海南部及浙江北部的一部分地区,都属其境。后因自然环境变迁,约在西汉后期,县城陷为柘湖,“王莽时沦为柘湖,湖水深广。”柘湖以湖中有小山,生柘树,故名。这个湖很大,“湖周五千一百一十九顷“。当时太湖周3.6万顷,柘湖约是它的七分之一,面积也不小了。柘湖的生成,陷没了杭州湾北岸地区政治、经济中心的海盐县城。
       有学者考证秦始皇第五次南巡路经上海观海之事,称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十月,秦始皇自秦都南向,十一月过吴县东南行,入于今上海市境。经今青浦三泖一带,越松江西境之小昆山、横山间,再折向东南至金山张堰。秦始皇登山以望海,此山后称秦山。又有学者考证,综观当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线路,南下泛舟长水湖(今浙江嘉兴市东南),尔后出大茫湖(今大泖、圆泖、长泖统称泖湖,位于青浦、松江境内),巡抵云间境内,上岸登望江山(后称秦望山、秦山,位于今金山区张堰镇区东北),远眺水乡景色,南下到海盐县新筑的县城(位于柘山南约2里),沿驰道南下,游登大金山。次日,见杭州湾“水波恶”,便向西行120里后,从狭中渡过杭州湾上会稽山祭大禹,望于南海。由此断论:当年秦始皇出巡吴楚故地时没有到过柘林观海。
       秦始皇南巡,威名四扬,但是否到过上海地区、筑有秦皇驰道?这毕竟以传说为多,缺乏详实的史料为证。悠远的秦汉,古迹湮没,文献记载阙如,使古代上海史不无遗憾地留下了许多空白与疑惑。真可谓“而今欲问秦朝事,但见茫茫古道平”,况且,今天连“古道”也茫然不见了。

 
竹枝词说:秦皇驰道尽南东
(上图)柘湖复原示意图(下图)上海地方志办公室提供的秦望山旧照

 

 
       注:上海竹枝词是一部“诗性”风土志。从题材内容看,上海竹枝词的描写对象可分为三类:一是上海的风土民俗;二是上海的历史掌故、社会变迁;三是山川形胜、时尚百业。这些竹枝词构成了上海地域文化传统与地方性知识的表述。上海素有创作竹枝词的传统,自元代以降,积累了大量的竹枝词。无论是常年生活于上海本土者,还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或是寓居于沪的文人游客,都创作了为数众多、有关上海的竹枝词。上海风俗史专家顾炳权编著的《上海历代竹枝词》与《上海洋场竹枝词》两部上海竹枝词集大成之作,收录了8000余首竹枝词。本文所引上海竹枝词,皆摘自顾老著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