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谋先事昌”治国谋略有新义

(2022-11-30 09:28:22)
标签:

历史

文化

随笔

分类: 窥史议政
“谋先事昌”治国谋略有新义
《雪夜访普图》明·刘俊  (图源网络)  
 

“谋先事昌”治国谋略有新义


       公元202年,长达四年余的楚汉战争结束。刘邦称帝后,有意定都洛阳,欲与周室比隆。当时有齐人娄敬求见汉高祖,他建议刘邦定都长安。他认为,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一旦发生事变,百万之众可立即具备,而且秦地膏腴富饶,人称“天府”。如果陛下您入都关中,山东虽乱,却可以全部控制秦地。一个人与人搏斗,不掐住他的喉咙,附击其背,就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而控制秦地,就是为了“益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当时,汉高祖以此征询群臣的意见,但群臣纷纷反对。刘邦举棋不定,于是召问张良。张良向刘邦详细分析了洛阳和长安的地势,认为娄敬的建议是对的。汉高祖听后,即日车驾西行,定都长安。
       西汉初年的形势发展,证明定都长安的做法是对的。自高祖至于文、景,中央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是关中。汉初之所以能由乱而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政治上先后解决了诸侯王与中央分庭抗礼的问题。而这一目标的达到,又与汉朝廷占有关中的地利有很大的关系。 

       公元960年,赵匡胤称帝。北宋初年,经历了唐末、五代数十年的长期战乱之后,赵匡胤所继承的只是一个烂摊子。如何让新建王朝不再成为短命朝代,便成了北宋最高统治集团要加以解决的头等大事。赵匡胤在与其弟赵光义分析当时天下大势时后,认为“必先取四川,次及荆、广、江南,则国用富饶矣。”有了这个想法,赵匡胤又约其弟赵光义,在一个风雪之夜一起到谋臣赵普家中,共商统一大计。赵普赞同赵匡胤的想法,于是赵匡胤遂定下“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佳话“雪夜访普”。
       “先南后北”战略确定之后,北宋王朝在十几年的时间里,统一了大半个中国。此后,北宋王朝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使初建的北宋政权迅速地得到巩固,使地处草原的强敌契丹难以牧马中原,从而保证了北宋没有成为短命朝代。宋朝三百年的基业,也因此而得以奠定。 

       一代帝王之兴,当其艰难创业之际,莫不审时度势,决机帷幄之内,奇略宏谟,独运绝出,然后能履至尊而制六合。中国古代有着极为丰富的谋略资源,孔子也讲过“好谋而成”。所谓“谋略”,是说“善于出谋划策”,或指“具有运用计谋的才能”。而要说到谋略,最重要的是“谋先”,即“虑先于举事、谋先于行动”。
       《周易》演绎“讼”卦就提出:“君子以作事谋始。”讲的是,每做一件事情,都必须从慎重谋划开始,这是德才兼备、自强不息而被人尊为“君子”的人必备的品德。《尚书·洪范》又加以发挥,将遇事有了疑难就必须先广为咨询、周密谋划而后行动,列为圣明帝王治理天下所必须遵循的九种基本规范之一,并且确认谋先于事具有使本身安康强大、也使子孙后代兴旺发达的重要作用。此后,历代的有识之士在议及谋略时,就都无一例外的反复强调“先谋”、“预虑”。
       管仲说:“智运谋,而离刃焉”(《管子·侈靡》);吴起说:“谋者,所以违害就利”(《吴子· 图国》);都是直接从治国的利害成败来论说谋略的关键作用。荀况说:“曲重其预,……是以百举而不陷也”(《荀子·仲尼》);《素书》中说:“深计远虑,所以不穷”(《求人之志》);则是扩而大之,将预谋、深计视为举万事而不穷的先决条件。汉代经学大师刘向提出:“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说苑·说丛》),进一步着重强调了一个“先”字,将能否谋先于事作为谋略的主观能动作用能否充分发挥的根本。从而,沿唐、宋以降,唐初诗人陈子昂说:“先谋后事者,逸”;北宋诗人秦观说:“将有天下之事,未尝不先于谋”;南宋爱国志士陈亮说:“有一定之略,然后有一定之功”;明代大学士张居正说:“成功者,先计于始”。
       如何做好战略谋划?古人对此亦有深刻的认识。如,谋略必于事先进行,古人称为“先谋”。如果事先没有谋划,心中没数就盲目办事,一遇困难猝然不知所措,就定会失败。又如,谋略要群策群力,古人称为“群谋”、“博谋”。只有集中众人智慧、博采众家意见,尤其要慎重思考正反两方面的意见,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再如,古人强调“深谋”、“谋全局”,即谋策不能仅谋于表面,一步一步设计,而要高瞻远瞩,拨开眼前云雾,谋得深且远。同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有与远谋统一的全局观。此外,还要“谋时”、“谋势”,做到识时务、讲变易,要求战略根据“势”的变化因时因地制宜。所谓审时、审势、审机为谋策中的三审,其实就是根据时机、形势的变化审时度势制定战略策略。
       “谋先”,成为一种屡代相传的谋略思想的基本准则。本文所举的“娄敬献计:定都长安”,还是“雪夜访普:先南后北”史实,说的都是这个道理。这样的史例,在中国历史上举不胜举。今天,国情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古代明君贤臣创造的“谋先事昌”治国谋略,仍然是一份值得十分珍视的宝贵遗产。

 
“谋先事昌”治国谋略有新义
娄敬浮雕石像/娄敬向汉高祖献计图

 
       今天,共和国的领导者继承发展了古代“谋先事昌”的治国谋略,向历史交出了一份震铄古今的答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明确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提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战略,以科学的战略策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二十大,是谋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会。早在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总书记作了《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战略。
       今天的执政者,对古人“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的论述做了更精辟的诠释:谋划好了再去行动,就易于获得成功;如果事先没有打算,心中无数就盲目办事,行动之后再去谋划,就容易失败。我们进一步强调了事先做好谋划对于事情成功的重要性,强调了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
       回眸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每一次决定命运前途的关键转折,无不源于科学准确的战略判断;一次次审时度势的战略抉择,指引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打赢一场又一场硬仗。“有一定之略,然后有一定之功”,今天一系列科学的原创的治国理政新战略,必将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创造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