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治学之法·道德范畴·诗必有韵

(2017-10-20 08:44:06)
标签:

文化

历史

国学

随笔

微博

分类: 微博碎录

 治学之法·道德范畴·诗必有韵

国学泰斗章太炎与《国学十八篇》  (图源网络)

 

治学之法·道德范畴·诗必有韵

——读《国学十八篇》笔记之一

微博碎录204)

 

 小序

     在中国近代史上,章太炎是革命先驱,也是国学泰斗。先生以拯救“国学衰微”为名,先后在东京、北京、上海与苏州举办系统讲学。《国学十八篇》是根据先生在上海和苏州讲学记录编纂整理的。本人零零碎碎、懵懵懂懂通读了一遍,并结合互联网查询,似懂非懂地以微博形式做了一些笔记,求教于各位博友。

 

 

治国学之法

7月17日  11:39

     章太炎先生讲治国学之法,一要辨真伪,二要通小学,三要明地理。辨书籍真伪,乃学者之事;通小学,即所谓“识字”,是读古书乃至今日读书之基础。通小学有通音韵、明训诂、辨形体之三法。至于明地理,其实是明地志。天然之地志,乃山川脉络之类;人文之地志,乃郡县建置之类。这对读古书都是紧要的事。(读第一篇《国学概论总括》)

 

 

道德范畴

 7月18日  12:06

     太炎先生讲,道德可分两部分:普通伦理和社会道德。前者是不变的,后者是随着环境变更的,政治制度变迁,风俗也因此改易。封建时代的道德,是近于贵族的;郡县时代的道德,是近于平民的。以此比较,才能读懂唐太宗治国与治家的历史。故太炎先生讲,道德本无所谓是非,不可以古论今,也不可以今论古。(读《国学概论总括》)

 

 

文学应用

7月14日  16:53

     文学可分两项:有韵的谓之诗,无韵的谓之文。太炎先生认为,凡称之为诗,都要有韵。白话诗不用韵,只应归入散文,不必算诗。韵可表达神妙之意,优美声调可传达作者感情。即使京剧所唱之二黄西皮,虽文理不通,但也有韵。诚然,即使诗人不屑之流行歌曲,亦是有韵之词。就这一点,要比那些自由诗高明些。(读《国学概论总括》)

 

 

经学三大派别

7月21日  23:18

     太炎先生说过,讲国学而不明派别,将有望洋兴叹、无所适从之感。就经学而言,主要就有三大派别:今文学、古文学和宋学。三大派别之区别一言难尽,周予同先生简要概括为:今文学家将孔子视为政治家,古文学家将孔子视为历史学家,而宋学家将孔子视为哲学家。当然太炎先生又讲过,经学派别并非一成不变。(读第二篇《经学的派别》)

 

 

佛法要儒学为助

7月24日  11:50

     太炎先生讲,古来专讲佛法而不讲儒的,多不足取。王维世称“诗佛”,追求恬静超脱,但在安史之乱中降安禄山;张商英归信佛法,却和蔡京辈往来,这都是可耻的。而李翱(习之)、赵大州口不讳佛,却言行可观。因研究佛法之居士,只有五戒,在中国复杂国情下难以维持。可见研究佛法,非有儒学为之助不可。(读第三篇《哲学的派别》)

 

 

诗必有韵

7月27日  12:08

     太炎先生对白话诗颇不以为然。他认为,诗至元明清三代已甚衰,至清末已穷极矣。诗创作若向上努力就是直追汉晋,向下堕落就是近代的白话诗。他还说,白话诗并非从西洋传来,中国古代曾有过。唐朝的史思明之子史朝义,胡诌过一首樱桃诗,但不用韵,这可算白话诗的始祖罢。显然,先生是以此嘲讽白话诗的。(读第四篇《文学的派别》)

 

 

相关博文链接  微博碎录(20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