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赤坎古镇:岭南市井生活天堂

(2017-04-21 08:52:14)
标签:

旅游

图片

文化

历史

广东

分类: 行旅记痕
赤坎古镇:岭南市井生活天堂
广东开平潭江河畔的赤坎古镇  (图源自拍)

赤坎古镇:岭南市井生活天堂
——广东游散记之八

      离开开平自力村,旅游大巴不多一会儿就来到了开平赤坎古镇。一下车,河对面清一色的骑楼,铺天盖地,让人眼前一亮。
      赤坎作为古埠,历史从宋算起,历经元、明、清和民国时期。明清时代的建筑,除了五大会馆外,还保留着一些客商宅第、商铺,雕梁朱漆依然斑驳可辨。再早的建筑,据说只留下十处踏跺式渡头遗址,当年船只系缆的石墩尚在。如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主要就是清末民初时期的骑楼和洋楼了,尤其是沿河而建的骑楼建筑群,更是这个侨乡的一绝。
      老镇的骑楼,连绵几公里,承载着业已远去的记忆。河边的榕树枝繁叶茂,骑楼罗马式柱上锈迹斑斑,似乎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古镇曾经拥有的繁华。
      鸦片战争后,赤坎人“父携其子,兄携其弟”赴海外淘金。华侨搏命带回的不仅有外汇,还有西方建筑师绘制的图纸,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造轰轰烈烈地展开,一座充满西欧风情的市镇出现在岭南的乡野。镇中商铺林立,贸易发达,牛墟里一日有300头牛进出,码头上挤满了来自各地的运猪船。洋布、洋铁、洋火、钟表、皮鞋、洋烟、洋酒,源源不断,通过这里流散内地,“蓝烟囱”(电轮)载着岭南土产沿着谭江,驶向大海。
      从在赤坎取景拍摄的《醉拳Ⅱ》、《三家巷》等影视剧,可以窥视到古镇当年“旧香港,小广州”的旧时盛景。据介绍,赤坎镇关族和司徒氏两大家族长达几个世纪的争强斗胜,造就了赤坎的繁荣。然而,两大家族的竞争却是以兴建图书馆为目标,将图书馆作为两大家族的旗帜和骄傲。这是一种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将书院、图书馆作为家族的符号,应该是中华民族一种优良的文化传统。两座图书馆分别坐落在堤东路和堤西路,遥相守望,至今仍是赤坎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并作为公共图书馆对公众开放。
      今天的古镇,还是烟火气十足,游客们除了逛街,便是坐下品尝古镇的风味小食了。我的伙伴们虽然已经吃过午饭了,但还是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煲仔饭、豆腐角、牛腩粉、鸭粥等美食,尤其是将薏米、绿豆和红豆三者混在一起的“三扣”,甜而不腻,清热解暑。
      刚去过的自力村碉楼是孤寂的,这儿的赤坎古镇却是喧闹的,弥漫着市井烟火气味,浓浓的,挥洒不去。



赤坎古镇:岭南市井生活天堂

赤坎古镇:岭南市井生活天堂

赤坎古镇:岭南市井生活天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