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宵风俗看红楼

(2016-02-22 08:25:06)
标签:

文化

风俗

历史

读书

随笔

分类: 读书杂谭
元宵风俗看红楼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戴敦邦绘画  (图源网络)

元宵风俗看红楼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中国民俗文化的百科全书。小说中关于元宵节风俗的描写有着较大的篇幅,是颇有份量的文笔,让我们可以一窥清代人家过元宵节的风俗。
      正月放年学、忌针黹。第二十回中讲正月学房放年学,贾环与宝钗、香菱、莺儿三个一起赶围棋作耍,后因贾环耍赖引起一场风波。那时每年十二月十九日至二十二日四天内,由钦天监选一天吉日,颁示天下,一律遵行封印;正月十九日,或二十、二十一日宣布开印。一个月内,官府衙门封印不办公,塾师解馆,读书儿童放年学(类似今天的学校放寒假)。忌针黹之俗,指“是日禁刀剪裁割、扫除倾水等事”,古诗中也有“从此剪刀闲一月”之句。
      元宵“春灯谜”游戏。第二十二回写元春所制灯谜命太监送出,又让众姐妹也作一个送进去,这样往复数次,贾府一时掀起猜谜热潮。灯谜,是将谜语张贴于花灯上,诗词诨言,时寓讥笑,藏头隐语,供人猜测。此游戏多在春节举行,故又称“春灯谜”。当时所谓的制谜二十四格,如“卷帘”、“谐声”等等,至今流传。
    “击鼓传梅”游戏。第五十四回描述正月十五晚上,荣宁二府赏灯吃酒,笙歌聒耳,锦绣盈眸的场面。当时,众人为讨贾母欢喜,玩起了一套“春喜上眉梢”的击鼓传梅游戏。击鼓传梅一般叫做“击鼓传花”,此处因用的传递物是一枝红梅,故名。春喜上眉梢,则是利用“梅”、“眉”谐音,将“传梅”雅称作“喜上眉梢”。时值元宵,新春乍至,因冠之以“春”字。一人击鼓,众人传花,鼓声乍止之时,花在谁人之手,此人即作表演。
      元宵点放花灯。第五十三回中描写元宵夜贾母花厅之上摆席时张灯结彩:“两边大梁上,挂着一对联三聚五玻璃芙蓉彩穗灯.每一席前竖一柄漆干倒垂荷叶,叶上有烛信插着彩烛.这荷叶乃是錾珐琅的,活信可以扭转,如今皆将荷叶扭转向外,将灯影逼住全向外照,看戏分外真切.窗格门户一齐摘下,全挂彩穗各种宫灯.廊檐内外及两边游廊罩棚,将各色羊角,玻璃,戳纱,料丝,或绣,或画,或堆,或抠,或绢,或纸诸灯挂满”。由此可见大观园里点放花灯的规模和档次是极为奢华的。小说第一回写甄士隐丢失女儿英莲的场景,也可见当时民间老百姓观看社火花灯的盛况。
      元宵夜宴赏钱。小说第五十三、五十四回写大观园里元宵之夜,贾母带领荣宁二府各子侄孙男孙媳等开家宴的场面。正月十五日之夕,贾母在大花厅上共摆了十来席酒,定一班小戏,宴席布置、菜肴精致奢华当不必说,最为热闹的事就是赏钱了。只听贾母说了一个“赏”字,手下便撮了一簸箩用大红彩绳串着的铜钱,向戏台上一撒,只听豁啷啷满台的钱响,戏子们便一面捡钱一面跪谢。
      元宵放烟火爆竹。第五十四回中,荣国府元宵夜宴众人酒足饭饱后,小厮们就在院内安下屏架,将烟火设吊齐备。这些烟火俱系各处进贡之物,虽不甚大,却极精致,各色故事俱全。只见烟火夹着各色花炮,一色色的放了又放。又有许多满天星、九龙入云、平地一声雷、飞天十响等种类纷繁的爆竹竞巧争奇,银树火花,光彩照人。
      曹雪芹对元宵节的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多采的民间风俗资料。今天,我们有幸通过《红楼梦》这部巨著,可以去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元宵风俗看红楼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荣国府元宵夜宴的场面

 

 

 

博文推荐链接

元宵风俗在红楼梦中是什么样  (新浪草根名博首页“草根讲坛”栏目)

元宵风俗看红楼

元宵风俗在红楼梦中是什么样  (手机新浪网“博客·草根”频道)

元宵风俗看红楼

元宵风俗看红楼  (博客日报首页“文学长廊”栏目)

元宵风俗看红楼  (博客日报首页“编辑推荐”栏目)

元宵风俗看红楼

元宵风俗看红楼  (光明博客首页“历史-钩沉”栏目)

【围观】元宵风俗看红楼  (光明博客首页“今日关注”悬浮栏目)

元宵风俗看红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