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百姓为啥不信官方雾霾数据

(2014-11-05 08:30:43)
标签:

时评

健康

环保

杂谈

分类: 阅报随话

老百姓为啥不信官方雾霾数据

该不该相信呢?·漫画  (图源网络)

 

老百姓为啥不信官方雾霾数据

——阅报随话(187)

 

    近期,雾霾天气又成为了朝野热议的话题。

    10月19日,北京PM2.5指数达到331重度污染,201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不少跑者都戴起了各式各样的高倍防护口罩,成为马拉松历史上“奇特”的一幕。过了几天,外国人也来凑热闹,10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城市户外空气污染数据库”的排名显示,前20个城市中没有一个中国城市上榜,北京年平均PM2.5浓度仅为56,排在第76位。这些信息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更让人搞不懂的信息又出现了。

    10月30日,在北京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分组审议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执法检查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74个重点城市PM2.5浓度同比下降7.9%,PM10浓度下降6.5%,达标天数比例提高1.6个百分点。然而,就在这一天,北京笼罩在当月的第四次雾霾中;哈尔滨PM2.5又一次“爆表”,雾霾困城,约30个航班受影响,3000余名旅客滞留机场。其实,这种官方雾霾数据与老百姓感受“偏离”的例子举不胜举。人们不禁要问:官方宣布PM2.5同比下降,可是老百姓却感觉雾霾“更多、更严重”了呢?

    对此,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解释说:“以京津冀为例,在可比口径和气象条件相同的前提下,无论是PM2.5峰值还是平均值,每立方米均减少了100微克。但我想说,这样的变化,老百姓是感受不到的。你想,浓度在500多和600多,差距在什么地方?你我都是感觉不到的。”然而,从网上跟帖看,网民们几乎都不相信这位领导的解释。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其背后官方公布的数据与老百姓感受的环境质量偏离值得研究,民众切身体验和官方辩解的背离现象值得深思。

    这种现象的出现,首先在于对官方公布的数据不信任。看官方的数据,不能不说翔实,理由不能不说充足。然而,对一般没有受过环保学训练的人来说,对PM2.5等数据究竟如何统计出来,或者说应该怎样统计,完全是一头雾水。同时,更要命的是,老百姓对数据的敬畏早已云散烟消。京津冀地区在进入采暖季前就已遭遇四度雾霾袭击,且PM2.5浓度动辄“爆表”;今年较去年相比,口罩的销售量大增,室内空气净化器的销售量大增;手机的污染地图上,只要雾霾一来,北京、天津、石家庄、邢台、邯郸一带就都是橙色、黑色,京津冀、东三省、长三角等地区近两年的雾霾经常是“霾一片”而非“霾一点”;即使大学院校等机构发布的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管理评估报告也显示,46.02%的居民对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不满,仅10%城市空气质量好。面对这些信息,身处无法躲避的雾霾,你怎么能让老百姓相信官方数据呢?

    其次,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了公众的焦虑情绪和迫切愿望。以重度雾霾为特征的大气污染,不仅影响公众健康和生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国家形象。老百姓对空气质量极为看重,故而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成为了公众最迫切的期待。公众的切身体验比国家的理性统计更贴切,老百姓的焦虑情绪比官方的努力辩解更重要。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真正面对现实,贴近百姓,讲真话,办实事。

    老百姓需要看一看当前能源利用是不是合理,能源浪费是不是严重?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能源的严重浪费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据资料显示,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而用于发电的煤量仅占总煤量的35%,其它用于工业及民用燃烧的煤炭其中84%则直接燃烧。更加之我国各类燃烧设备技术及制造水平较低,能源利用率不高,使用能耗高排污量大和超期服役的燃烧设备的现象相当普遍。这样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是惊人的。

    老百姓需要看一看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是不是投入充足?目前,全国污染治理和用于污染防治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历史欠账太多和经济快速发展对环保投资的需求相比是严重不足的。我国相当一批技术装备落后的工业企业长期在生产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造成严重污染。城市集中供热、燃气等基础建设工程是解决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但不少地区仍然发展缓慢。这些关键还是资金投入不到位的问题。 


老百姓为啥不信官方雾霾数据

10月19日早上,2014北京马拉松比赛在雾霾中开赛,许多选手

戴上了口罩和面具防护,成为世界马拉松史上一大奇观。

 

    老百姓需要看一看治理空气污染的执法与监督管理力度是不是严厉?尽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环保部门执法,批准建设短期经济效益好但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不执行国家“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合理布局和污染超标的建设项目;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投资经常留有缺口或将资金挪作他用。

    老百姓需要看一看实用的治理技术是不是得到了推广?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推广和使用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与大气污染控制的需求差距还较大,资金、人力的投入以及实用技术商品化的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比较薄弱的领域是洁净煤技术,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窑炉和生产设施排放污染的治理技术,机动车机内净化技术等。实用技术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大气污染治理的进程和效果。

    老百姓需要看一看城市管理者是不是提高了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一些部门和一些地区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制订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说,缺乏对环境保护考虑的地方政策的出台,本身就是造成加重大气污染的诱因,所造成环境危害和损失是难以挽回的。

    空气质量一真是大众关注热点,它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而污染防治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而不是为了“空气质量指数”更好看。雾霾之战不仅要看监测数据,更要关注百姓的感受。要让百姓真实感受到治霾的效果,最关键是要在短期内大幅减少PM2.5含量。当然,这个目标很难实现,PM2.5含量大幅减少需要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必须加大治霾工作力度,做出比以往更大、更艰苦的努力,并让百姓亲眼看到这些努力,莫让治污数据与群众感受不相符的情况一再上演。




博文推荐链接

老百姓为啥不信官方雾霾数据  (博客日报首页“建言献策”栏目)

浦江客: 老百姓为啥不信官方雾霾数据  (博客日报首页“编辑推荐”栏目)

老百姓为啥不信官方雾霾数据

老百姓为啥不信官方雾霾数据  (光明博客首页“原创精华”栏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