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记住谢晋最有艺术良知的影片

(2013-12-23 08:31:52)
标签:

文化

文学

电影

历史

随笔

分类: 随笔杂谈

历史记住谢晋最有艺术良知的影片
人民艺术家——谢晋  (图源网络)

 

历史记住谢晋最有艺术良知的影片

 

    谢晋已经走了五年了,但这位人民艺术家却永不谢幕。正值谢晋诞辰九十周年之际,各地的文化界人士、影迷正以不同方式缅怀他。

    谢晋为中国电影发展史留下了一笔弥足珍贵的艺术遗产。他的作品,是新中国艰难曲折发展道路的艺术缩影。他的作品扎根人民群众,为老百姓鼓与呼,所以每一部影片问世都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真诚欢迎,有的影片甚至影响了群众的思想和生活乃至社会观念和政策。谢晋一生拍了26部影片,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反映了现实生活。然而笔者纵观谢晋的全部作品,却不能不提到他导演的四部影片,我认为这是谢晋最具有真正艺术家良知的杰作。

    首推的是《天云山传奇》。

    这部电影拍摄完成于1980年,距三中全会结束仅一年多的时间。这是根据鲁彦周同名中篇小说改编的影片。50年代,天云山考察队政委罗群受诬陷被打成右派分子,其女友宋薇迫于压力,与他分手,并嫁给了特区党委领导吴遥。宋薇的同学冯晴岚毅然与罗群结为夫妻。“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宋薇决心为罗群平反,却遭丈夫反对,两人感情破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罗群终获平反,而饱受磨难的冯晴岚却与世长辞。

    《天云山传奇》是“文革”以后第一部对“反右”扩大化以后的整个历史过程进行批判性反思的文艺作品。它大胆地触及了长期的政治运动给人们带来的沉重的伤害,真实再现了各具特质的个体生命被抛进政治漩涡后的坎坷命运,成为影坛“反思电影”的代表作。它强烈的悲剧效果、新颖的艺术手法、曲折的故事情节、优美的电影画面都——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谢晋第一次以“反右”扩大化为题材,将那段历史真实而概括的再现于银幕。影片大胆、深刻地揭示出正直的人们被错误地划为右派这一时代悲剧,更通过这个故事,从政治、伦理、道德的角度分析历史教训,探讨悲剧产生的根源。

    第二部是《牧马人》。这又是一部反映“右派”知识分子遭遇的影片。

    许灵均是一个文革时期被定为“右派”的知识分子,他下放到西北一个生产队放马,成为了一个“牧马人”。牧场淳朴、善良的牧民没有对这个“右派”给予歧视,还热情帮助他“先结婚,后谈恋爱”,娶了逃荒姑娘李秀枝。“文革”结束后,许灵均在美国经商的父亲回国来找寻儿子继承他的事业和财产。但许灵均以一份强烈的爱国心放弃了这个选择,毅然回到了那个偏远的牧场和妻子身边。

    影片以严峻、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多年的命运,以“笑中含泪”的手法,从扭曲的时代中挖掘出美,从普通人身上迸射出真与善的光辉。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影片的一些理念可以商榷,但影片蕴含的劳动者质朴、纯真的、感情与雄浑壮美的草原生活图景相交融的对祖国对民族的深情,还是能让人们在酸甜苦辣之中去深思和回味。

    第三部是《芙蓉镇》。《芙蓉镇》是根据古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我认为,它是三部“反思电影”中最深刻、最成熟的一部作品,不愧为谢晋的“扛鼎之作”。

    古朴幽静的湘西芙蓉镇上,勤劳美丽的少妇胡玉音在“四清”运动开始后被划成新富农,新屋也被查封,丈夫被逼自杀,她成了富农寡婆,到处受欺凌。“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胡玉音每天和右派分子秦书田一起扫大街,秦书田给她以真诚的关怀和帮助,两人逐渐产生感情,并不顾一切地相爱了。胡玉音怀孕后,受到了迫害,秦书田被判十年徒刑,胡玉音被判三年徒刑监外执行。她忍受屈辱,挣扎求生。动乱的年代终于结束。秦书田和胡玉音得到彻底平反,他们开办了胡记米豆腐店,直起腰杆开始了新生活。

    影片以一个小镇上几个普通人物在“文革”前后十几年里命运的变化,从他们的个性不同程度的被扭曲、被异化,向人们展示了小人物在社会变革大潮中的踉跄足迹,以此来探讨极左思想的渊源,来反思民族的历史。由于《芙蓉镇》刻画了“文革”的动乱岁月,在当时曾引起很大争议,但谢晋力排众议,完成了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推动了思想解放和对动乱岁月的思考,并用艺术的形式向世人宣告了动乱岁月的终结。

    《天云山传奇》、《牧马人》和《芙蓉镇》被称作谢晋导演的反思三部曲。在这三部影片里,谢晋饱含真情地观察现实,反思历史。他以浑朴的手法,描绘了特殊年代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共和国历史上曾经有过那令人心悸、令人心酸的一页。在1957年的反右斗争中,全国有50万人被划为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其中大多数是国家建设十分需要的知识分子。虽然从1959年到1964年先后五批摘掉了30多万人的右派帽子,但实际上他们的工作安排,他们的子女上学、参军、就业等仍然受到歧视,类同于有些国家历史上的“贱人”和二等公民。在“文革”中,这些摘帽右派的右派分子问题又被重新提起,再次批判斗争,更不要说那些没有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人了。

    谢晋以他“哀而不怒”的电影手法,引发了人们对“四清”、“反右”、“文革”等历史问题的思考。他将道德批判与历史批判融为一体,以人物命运的变迁传达出深广的社会内涵,揭示了极左路线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富于人道主义精神。谢晋的影片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现实主义电影的优良传统,取得了雅俗共赏的社会效果。回顾这反思三部曲,我们不得不钦佩谢老的艺术家良知和人道主义精神!

 

 历史记住谢晋最有艺术良知的影片
谢晋四部影片剧照:(左上)《高山下的花环》/(右上)《牧马人》

      (左下)《芙蓉镇》/(右下)《天云山传奇》        

 

    第四部影片不得不提到《高山下的花环》。这是一部根据李存葆同名小说改编的反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争影片,但这部影片对战场上的描写并没有占主体,而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了连队生活、战前动员以及战后休整上。它通过深刻描写干部战士对战争复杂的心理,揭示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却绝不惧怕战争这一主题,还揭露了文革对人深刻的影响以及带来的社会问题。这是对以前的战争片主题的一个重大突破。

    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谁也不会忘记,影片中一些党的高级干部在战争来临前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影片中借梁三喜和靳开来之口的“牢骚”表达了普通百姓的愤慨和无奈。谁也不会忘记,靳开来看到全连在穿插过程中水已消耗尽,到山下甘蔗田去拿甘蔗给战士解渴时踩响地雷牺牲。战后在为他请功时,上级说老靳违反纪律不能批准。以至于影片中雷军长厉声怒喝:“靳开来不立功,天理不容!”谁也不会忘记,由于文革时生产的荒废,百发百中的“小北京”却因为连续两颗“臭弹”而牺牲。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梁三喜牺牲后留下的那张血染的欠账单。当时,牺牲战士的抚恤金为500元,连排职干部牺牲抚恤金为550元。梁三喜牺牲后,他的抚恤金还不够还债,老母亲把家里的猪卖了添了70元钱才算还上。当时记得,我看到这里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一股悲哀和愤懑之情充塞心中。据说,由于这部电影的影响,中央军委为此提高了抚恤金的标准。

    纵观谢晋的所有作品,毋庸讳言,他也有过极左思潮影响下的作品。但瑕不掩瑜,谢晋毕竟是一个闪耀着人道主义光辉的人民电影艺术家。以上这四部影片,都诞生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记录了共和国历史上艰难前进的一段历史。敢于最早、最深、最广展示这段历史的,舍谢晋其谁?!就是冲着这一点,谢晋是不朽的,人民永远怀念他,历史永远记住他!




博文推荐链接

谢晋最有艺术良知的三部影片(图)  (新浪草根名博首页“娱乐万象”栏目)

历史记住谢晋最有艺术良知的影片
历史记住谢晋最有艺术良知的影片  (光明博客首页“原创精华”栏目)

历史记住谢晋最有艺术良知的影片  (博客日报首页“文学长廊”栏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