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小空山:奔突地火留下的美丽疤痕

(2013-12-25 08:32:51)
标签:

旅游

摄影

文化

历史

游记

分类: 行旅记痕

 大小空山:奔突地火留下的美丽疤痕
腾冲火山群国家公园内的小空山火山口  (图源自拍)

 

大小空山:奔突地火留下的美丽疤痕

——云南游记之二

 

    站在小空山山头,脚下就是幽深的火山口。望着郁郁葱葱植被覆盖的山坡,很难想象几百年前这里地火奔突,岩浆喷发的骇人景象。山里静静的,只听到鸟叫的声音。其实,脚下这块土地并不平静。按国家地震局火山研究中心的权威说法,腾冲火山有继续喷发的潜在危险。我们又是很难想象,这里将会是一幅怎样恐惧而又壮观的景象。

    那天,我们在银杏村午餐后便来到了腾冲火山群国家公园(亦称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公园颇有特色,大门口城堡一般的建筑用材和园内铺地用材都是黑色或黑褐色带有蜂窝孔的火山岩石。据介绍,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占地面积非常之大,有130多平方公里,包括大空山、小空山、黑空山、城子楼火山、黑鱼河、柱状节理等主要景点。我们现在来到的这座公园,只有大空山和小空山两个景点,然而遥遥两山相对数公里,如果都去登一登,也是我们所体力不济的。

    小空山并不高(海拔1937米,相对高度40米),也就几十米的山路,大伙一会儿都登上了山顶。站在火山口眺望,沿着山顶铺设的很好的木质栈道漫步,能领悟“空山”之“空”:火山口直径约有150米左右,深有70米左右,犹如一口巨大的铁锅,是为“空”也。站在山顶,可以清除地看到“锅底”,深坑里密密麻麻长着些低矮的灌木丛。和整个山坡郁郁葱葱的树木杂草浑然一体,就像一个绿茸茸的大锅。其实,刚看到这幅景象,有些失望。我到过长白山的天池,惊艳那一汪平静如镜的蔚蓝色池水。看着小空山空空如也的火山口,总觉得没有水就缺少了灵性和气魄。

    写游记不能只写走马观花的感觉,是要靠回味的,而回味其实就是学习。回来后阅读了一些相关资料,对火山的地理特征有了些了解。按《辞海》的解释,火山是由于地球内部的炽热岩浆及伴生的气体和碎屑物质出至地表后冷凝、堆积而成的山体。形态因喷发方式不同而有差异。典型的火山地貌表现为顶部有漏斗状洼地的锥体孤立山峰,如日本富士山。山顶的洼地称“火山口”;火山口蓄水则形成湖泊,称“火山湖”。如此看来,长白山天池系“火山湖”,而腾冲大小空山系“火山口”,它们是不同类别的火山。

 

 大小空山:奔突地火留下的美丽疤痕
云南腾冲火山群国家公园大门口,正对着大空山

 大小空山:奔突地火留下的美丽疤痕
    进入公园大门可见一条气派非凡的宽大通道,远处就是大空山

 

    腾冲火山群位于横断山系高峰贡山西侧,为我国西南最典型的第四纪火山。因为地处欧亚大陆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繁。当剧烈的地震发生时,山崩水涌,岩溶喷出地表,待地震停止,岩溶冷却,就形成了一座座形状独特的火山。腾冲火山群有90多座火山口、火山锥、火山湖(包括火山堰塞湖等),规模宏大,分布集中,种类多样,保存完整,是我国四大火山群之一,有较高的科考和观赏价值。

    大小空山是腾冲必看的火山景观。其中数大空山最为壮观,海拔2050米,相对高度250米,主火山口径400米、深50米。大空山正对着公园大门,有600级台阶直登山顶。可惜,由于时间和体力关系,我们大多数人没有再登大空山,只有两名脚力健者用了不多的时间登山而上。据他们介绍,大空山与小空山景观大抵相同。

    前面所述,腾冲火山有继续喷发的潜在危险,说的是它属于休眠火山。按《辞海·火山》说,火山喷发多具间歇性。正在喷发的和人类有史以来常作周期性喷发的火山称“活火山”,其周期性可为数十或数百年;史无喷发记录且已遭严重破坏的火山称“死火山”;虽长期无喷发活动,但还会再喷发的年轻而完好火山称“休眠火山”,和活火山之间无严格界限。

    据有关研究,从近代名士、腾冲当地人李根源的《烈遗山记》记载:“腾冲多火山,志载明成化、正德、嘉靖、万历年间(公元1465-1620年)火山爆发多次”,说明几百年前,腾冲火山区有过喷发活动。腾冲火山区是我国活火山区地热显示最显著的地区,如热海地区的水温都在100℃左右,近年的水热活动似有增强趋势,发生多起水热爆炸事件。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表明腾冲火山区的热海热田附近上地壳有明显的低速异常。腾冲火山区位于腾冲火山位于印度板块向北和向东碰撞带交界的雅鲁藏布大拐弯附近,目前各种构造活动很激烈,这自然也增加了人们对腾冲火山再次喷发的忧虑。专家认为,腾冲火山有继续喷发的潜在危险。为此,中国地震局、云南地震局“九五”期间建立了腾冲火山观测站,建立了流动地震台网等观测设施,开始了对火山的综合监测。

 

 大小空山:奔突地火留下的美丽疤痕
小空山上沿火山口修筑的游览木制栈道

 大小空山:奔突地火留下的美丽疤痕
公园内的火山博物馆,是我国重要的地质科学展览教育基地

 

    游览腾冲火山群公园,是不能不提到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散文家徐霞客的。徐霞客自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即徐霞客二十二岁,他从家乡江阴出发,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壮游,至崇祯十二年(1639年),在他五十四岁时,结束游历返回故乡。此间他的游踪遍及今日的江苏、云南等十六个省、自治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徐霞客经历超乎寻常的艰难跋涉极大地损害了他的健康。崇祯十二年,他在云南鸡足山由于足疾恶化,被人抬回家乡,就此在云南给他的人生旅途划上了句号。

    当年徐霞客在滇西北线的考察中,重点记述了打鹰山火山、云峰山及南香甸等景象。徐霞客对打鹰山火山记云:“……其山乃中起之泡也,其后复下,大山自后回环之,上起两峰而中坳,遥望之,状如马鞍……两峰载处,正其环窝处,前蹲一峰当窝中,其脉复自东北峰降而中度,宛如一珠之托盘中,其前复起两小阜,如二乳之列于胸……土人言:‘三十年前,其上皆大木巨竹,蒙蔽无隙,中有龙潭四,深莫能测,足声至则涌波而起,人莫敢近;后有牧羊者,一雷而震毙羊五六百及牧者数人,连日夜火,大树深筐,燎无孑遗,而潭亦成陆,今山下有出水之穴,俱从山根分逗云。’山顶之右,色赭赤而质轻浮,状如峰房,为浮沫结成者,虽大至合抱,而两指可携,然其质仍坚,真劫灰之余也。”

    从上述这一段记述中可以看到腾冲众多火山群的一般特征。至于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的1609年打鹰山火山“山火”是否为火山喷发起因,迄今没有找到年代学等有关方面的证据。从徐霞客西北考察线路看,他应从马站火山群一侧古道经过,并没有登上大小空山。可以想象,如果当时徐霞客知道此地有如此壮观的火山口,必往而观之。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如果当年徐霞客站在大小空山的火山口上,他将会给今天的我们留下怎样字字珠玉的精彩文字记载?!

    在腾冲温暖的冬阳里,我们离开了大小空山,带着一份对大自然虔诚甚至于敬畏的心绪,又走向了另一个神秘的景点——腾冲“神柱”。

 

 

《云南游记》系列链接

金叶蝴蝶翩翩起舞的腾冲银杏村


博文推荐链接

大小空山:奔突地火留下的美丽疤痕  (光明博客首页“原创精华”栏目)

大小空山:奔突地火留下的美丽疤痕  (博客日报首页“文学长廊”栏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