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考试制度史

(2012-03-13 14:46:58)
标签:

阅读

杂谈

中国考试制度史

 

图书简介

科举制度曾被当做封建糟粕,受到过猛烈的批判——“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之四百六十余人也。”然而,西方人却认为它是一种最公正的选拔方法,并在其影响下产生了现代文官制度,赞誉它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我们该如何看待科举制度呢?早在上个世纪初,邓嗣禹先生就给了一个很好的答案。《中国考试制度史》这本书通过对大量史料列举分析,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科举制”在中国产生、发展、繁荣、衰弱、消亡的历史。有横向的各朝考试制度详尽史料分析,也有纵向的历史沿革描述,更有对历代考试制度进行了得失略评,深入浅出,理性而客观。而平实的文风、超出于时代的独特历史视角,更能让大家领略到邓先生学贯中西的史学大家风范。

连载

http://res.book.ifeng.com/detail/bookDetail_3.gif第1部分 绪言

顾所谓学,所谓郡县吏,所谓九品中正,皆属选举。

http://res.book.ifeng.com/detail/bookDetail_3.gif第2部分 考试起源

《周礼》三年大比,宾兴贤能;又以贡举辟召,始自董仲舒;开科取士,肇于隋代:兹试论之。

http://res.book.ifeng.com/detail/bookDetail_3.gif第3部分 本论

初,秀才科最高;贞观中,有举而不第者,坐其州长,由是废绝。自是士族所趋,惟向明经进士。

 

 

作者简介

邓嗣禹(1905.7.25-1988.4.5),字持宇,湖南常宁黄洞乡人,著名史学家、汉学家。早年留学哈佛大学,师从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先生,与林语堂 、陈寅恪等同为哈佛燕京学社成员。后长期任教于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并被哈佛等名校聘为客座教授,是尼克松首次访华时的代表团成员之一。主要著述有《中国考试制度史》、《通俗汉语(附文法注释)》、《清朝政治制度》、《太平天国起义史编纂》、《现代通俗汉语》、《太平天国起义和西方政权》、《文化革命后中国的教育》等。与费正清合著的《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一书,被剑桥、麻萨诸塞、哈佛等大学用作教材。许多论著已成为欧美各大学研究中国近代史所必备的参考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