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浦江客
浦江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6,440
  • 关注人气:61,6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国藩:两宫太后才地平常 见面无一要语

(2010-01-22 09:03:41)
标签:

杂谈

曾国藩:两宫太后才地平常 见面无一要语
2010年01月15日 18:09凤凰网历史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22

 

核心提示:曾国潘初次与慈禧会面后,失望地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两宫(东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才地平常,见面无一要语。皇上冲龄,亦无从测之。”而执掌重权的军机处诸大臣中,曾国藩认为恭亲王奕訢人虽然极为聪明,但受慈禧猜忌,“晃荡不能立足”;文祥人很正派,“而规模狭隘”,不知道广纳贤良辅助自己;倭仁操行尚好,特立独行,“然才薄识短”,其余的人就更是庸碌不值一提了。真个是应证了“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的老话。

 

(凤凰网历史频道专栏作者王龙供稿)

原标题:秀才幻想与武士实干

1898年9月28日,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风雨如晦,杀气阴森。戊戌变法失败了,谭嗣同、杨锐、林旭、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等“六君子”在这里引颈就戮。

刽子手的屠刀,寒光雪亮。临近午时,行刑时间到了。“六君子”被推上刑场强按在地。谭嗣同大叫:“某有一言!”监斩官军机大臣刚毅扭头不理。谭嗣同朝着刚毅的背影,仰天长啸:“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刚毅提起朱笔,将六人名字全部钩掉,掷笔于地。六名刽子手同时抡起钢刀,六颗头颅同时跌落尘埃。红雨纷飞,遮天敝日,菜市口一片血腥。其时,杨锐血吼丈余,“冤愤之气,千秋尚凛然矣。”刘光第尸身不倒,观者惊惧不已。

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就此落下苍凉的帷幕。当“戊戌六君子”就义之日,京城万人空巷,围观民众水泄不通。可众多的阿Q们怀里揣着的,却是蘸血的馒头。行刑过程中,围观的市民百姓纷纷叫骂:““乱臣贼子,书生狂徒,割了他们的舌头!不好好读圣贤之书,跑出来祸乱人心!”看热闹有的等不及了,嚷嚷道:“快杀快杀,别磨磨蹭蹭!”当六君子被逮捕审判时,许多此前与他们有来往的京官噤若寒蝉,多所避忌,就连他们的亲友故旧也深恐株连自己,吓得多日闭门不出。

红墙内的慈禧太后微笑了,她把这场喋血的表演精心安排在菜市口,就是要公开告诉人们,这六个家伙实是罪不可赦,而大清子民们也欣然认同了这一判决。

谭嗣同被捕前慷慨吟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而可悲的是,他手中没有刀,没有任何的武装力量。连他们死后的尸体也无人敢来收殓,直到第二年才被送回故乡。从上层顽固官僚,到下层普通百姓,在苍茫的中国大地共同结成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戊戌志士们悲壮而激越的呼号,哪怕是石破天惊的狮子吼,一进入这个“黑洞”就变得杳无踪影。他们想代表人民说话,可人民好象并不需要他们代表。行走在这个昏睡的帝国,他们的背影显得那么孤独凄凉。

而此时在日本进行的明治维新,“臣民一心并力”,全民族都被广泛地动员起来,形成巨大的改革合力,勤奋进取,矢志向前。日本发展变化速度之快,简直是一日千里,令人眼花缭乱,仅仅只用了三四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欧美国家一两个世纪的行程,跻身列强的行列,令世界震惊,刮目相看。印度诗人泰戈尔在访问日本后,也不禁惊叹:“在东方日本已经走在最前面,它已经给全亚洲之心灌注了希望。”他甚至热情洋溢地把日本比做东方地平线上破晓升起的太阳,“势必重新照亮全世界!”

是非成败,实有缘由。先秦时期中国的先贤就说过“千乘之国,有争臣五人,则社稷不危也。”在近代化过程中,领导集团的群体智慧和主导力量至关重要。光绪和明治领导集团的悬殊实力,识见本领,直接导致了中日两国变法的不同命运。光绪阵营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党人,是一伙缺少实际政治经验的书生,既“迂”且“狂”;而明治阵营以伊藤博文为先锋的改革人士,既“深”且“博”。光绪集团闭门造车,进行的是一场纸上的变革,明治政府则大张旗鼓地除旧布新,以催枯拉朽的气势推动了一场革命。

风云际会,大浪淘沙。腥风血雨,高下立见。

光绪变法的精神教主是大名鼎鼎的康有为。他博通经史,但其理论近于空想。他有书生的激情,却没有为政的沉稳。而他性格上的急功近利、虚荣自负、遇事偏激,注定了他不能从善如流,把握时机,领导维新变法绕过重重险礁走向胜利。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