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33/5E/1C/1C.jpg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 (浦江客摄)
感谢泪融残妆在新浪草根名博首页[衣食住行版]推荐
让候鸟在这里自由栖息翱翔
——崇明东滩湿地游记
前两周的一个星期五上午,去了趟崇明。此行匆匆,为的是一睹新开通的上海长江隧桥雄姿,也为了去看看心仪已久的崇明东滩湿地。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作为上海人,生活在上海几十年,此前竟只去过一次崇明。记得七十年代初,我去北大荒三年后第一次回上海探亲。那时母亲下放在崇明农场的五七干校,她匆匆赶回市区的家中与我会面。我很想去看看母亲工作生活的崇明农场,母亲也愿意让我去体验一下。可是这个主意遭到了亲友和邻居们的强烈反对,他们(她们)嘲笑说:“侬自家从黑龙江乡下来的,再去崇明乡下做啥?!脑子有毛病!”憨笑一下,只得作罢。其实,除了以上原因外,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主要原因是:从市区到崇明的交通极为不便。七年前,参加单位组织的旅游活动,总算去了一趟崇明,体会了交通不便之苦。去时,旅行车要排很长的队伍才能上船过江。回来时,车辆排队更长,眼看天黑不能过江了,好不容易托熟人打招呼,才挤上末班船回到市区。如果遇上大风和大雾天气,那就更糟糕了,轮渡只得停航,而且无法控制时间的。此后,再也不敢去崇明了。
现在,我们的大巴士清晨从市区出发,经浦东约半个多小时到达位于长江隧道口,于是激动人心的旅程开始了。大巴士先穿越长约8.95公里的越江隧道,到达长兴岛后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一会后,就驶上了长约16.65公里的长江大桥。大桥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大江之上,又似一道彩虹悬挂蓝天之下,尽显雄伟壮观之景象。这样,仅用了20多分钟就能通过长江隧道和长江大桥到达崇明的陈家镇,整个行程约1小时。(当然,现在隧桥公路也开始出现拥堵现象了。)大巴士再驶上岛上的老公路,往东不久便到达了东滩湿地。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33/5E/0D/0D.jpg
雄伟壮观的上海长江隧桥(图片摘自网络)
崇明岛,是我国第三大岛。它地处中国最大河流长江入海口,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全岛三面环江,一面临海,西接滚滚长江,东濒浩瀚东海。崇明东滩位于崇明岛的最东端,湿地面积有326平方公里且每年在扩大,属长江口典型的河口湿地。其中,有大堤以外的潮间带滩涂和水域,堤内有以鱼蟹塘和水稻田为主的人工湿地。它也是迁徙水鸟的重要栖息地。崇明东滩位于长江入海口,处于我国候鸟南北迁徙的东线中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东滩滩涂辽阔,拥有丰富的底栖动物和植被资源,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集散地,也是水禽的越冬地。崇明东滩记录的鸟类达312种,迁徙水鸟上百万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3种。属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167种,属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有51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水鸟有12种。我们在保护区内的巨型宣传板上可以看到这些候鸟的名称和形象,好多鸟我们连名称都读不出来,可谓丰富多样,洋洋大观。
1999年,崇明东滩正式加入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涉禽保护网络。这条迁徙路线是全球八大迁徙路线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是迁徙水鸟的重要中转基地,承载着超过500万只水鸟的生命路程。每年春天,40多种近百万只候鸟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出发,远涉重洋,飞往崇明东滩的国际重要湿地,补充它们在飞行过程中丧失的60%体重。崇明东滩也是东亚候鸟迁飞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栖息地和过境暂息地。同时,这里又是我国长江口地区最大、仍保持自然原始状态的的一块滩涂湿地。2002年1月,湿地国际秘书处正式接纳崇明东滩为国际重要湿地。
可惜,我们现在连一个鸟也没有看到。原因可能是:一,湿地面积太大,芦苇荡浩浩渺渺,一眼望不到边。如果配备高倍望远镜,或许可以观察到远处的候鸟。二,可能候鸟大规模迁徙的时候未到,现在还不能看到大群的鸟儿。三,可能前来的车辆和游人太多,把鸟儿都吓跑了。而第三个原因,正是专家和保护区管理人员最担心的事情。
这天上午,我们一行还算来得早的,但已见通往保护区的路上挤满了旅游车辆和游客。虽然路边的指示牌上赫然写着:“鸟类栖息,请勿惊扰”的大字,但汽车的轰鸣和游客的吵闹早已打破了滩地往日的宁静。当地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目前正是越冬鸟飞抵崇明东滩的时节,而且绝大部分越冬鸟会在距离东滩大石头和木栈道4公里外的地方栖息,游客到东滩只能在保护区外围小范围内远眺一下,不能进入保护区的。以前在允许游客参观的东滩大石头边和木栈道上,还能看到一些白鹭,但现在白天肯定是看不到了。据他们介绍,长江隧桥开通前,每年来东滩的旅游大巴屈指可数,但现在一天就来几百辆,人一多鸟就不来了。隧桥开通后,半月内崇明接待游客64万人次,是去年崇明全年旅游人数的一半多。庞大的游客“大军”压境,交通、噪音等问题开始显现,据报道,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及相关方面已经考虑采取限流措施。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33/5E/0E/0E.jpg
蜂拥而入的车辆和黑压压的游人使保护区拥挤不堪。(图片摘自网络)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33/5E/0B/0B.jpg
大量游客涌入东滩湿地给生态带来了压力
(浦江客摄)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33/5E/38/38.jpg
湿地外的内河:多么理想的候鸟栖息地(浦江客摄)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33/5E/0C/0C.jpg
候鸟介绍巨型宣传牌,可惜仔细看的人不多(浦江客摄)
长江隧桥的通车给崇明发展生态旅游带来契机,但过多游客的到来必然会破坏生态,目前,游客的增量约有一半都落在了东滩湿地和西沙湿地两个重要的生态景区内。湿地与陆地、海洋并称为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上海湿地面积虽然不小,大约占整个上海总面积的一半,但绝大部分是海滩湿地,河口湿地不多,重要湿地就更少。崇明东滩湿地就是上海仅有的两个国际级湿地之一,而更显珍贵的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还是国家级的保护区。东滩之所以能成为湿地、鸟类保护区,除了具备独特的自然条件外,人烟稀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崇明原有人口不到70万,那些湿地、鸟类保护区平时人迹罕至。而长江隧桥通车之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还是像现在这样无序地开放性游览,那么对湿地、对鸟类保护区的破坏无疑是极大的。
鸟类,是人类的亲密朋友,简直无法想象,地球上没有了鸟类,该是一幅什么景象?!一般来讲,一个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缺失的国家,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同时,鸟类深受人们喜爱,又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主角。鸟类秀丽矫健的身姿,穿行于花红柳绿之中,飞翔在蓝天碧云之上,为大自然增添了无限情趣和生机。千姿百态的鸟类,丰富了人类文化艺术宝库,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贡献。我们要倍加珍惜和保护这大自然的生灵!希望崇明和上海的有关部门及早拿出对策,下大决心保护好崇明东滩湿地和鸟类。保护鸟类也是保护我们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真正美好和多样的生态崇明岛。
博文推荐链接
崇明岛:让候鸟在这里自由栖息翱翔 (新浪草根名博首页“衣食住行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