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诗歌民生文化感悟随笔随笔文学/原创人文/历史读书 |
分类: 诗词歌赋 |
挑着行李,步行10公里路到学校报到的农村男生(图片摘自网络)
感谢五通和尚在新浪草根名博首页[草根大讲坛]栏目推荐
挑担行李上学堂
——打油世说(9)
在论坛上,记者还看到了这样一个帖子,帖主写道,他遇到了一个担着行李,走了10多公里来报到的新生。这天上午11时左右,阳光很毒,他突然发现地上一个男生在坐着休息,男生瘦瘦小小,戴着一副近视眼镜,身边是一个书包,和两蛇皮袋行李,一根扁担格外醒目。他就蹲下去和男生交谈了几句。男生说,他是从湘潭县姜畲那边的,赶了4个小时路才赶到学校。当时,帖主很惊讶,就问那个男生,难道他是走路来的?男生说,同村有个人到姜畲镇买农药,正好骑摩托车顺路送了他一程,就算这样,他还是步行了大约10公里路,才赶到学校。帖主在交谈中得知,因为怕迟到,这个农村男生早上6点多就起身了,他之所以不搭车,就是因为怕花钱,走10公里路,至少把中午的饭钱省出来了。
浦江客有感于此,作打油诗曰:
农家娃,好无奈,
挑担行李上学堂。
桑木扁担短又重,①
两个蛇袋作行囊。
五陵年少争排场,②
车轮滚滚尘飞扬。
贫家子弟挑担行,
抵得一顿中午粮。
穷男儿,有骨气,
挑担行李上学堂。
你有公车显威风,
我有扁担逞力量。
人生穷达谁能料,
将相无种当自强。
刘勰借读在佛殿,③
陈平忍辱成名相。④
好男儿,莫气馁,
挑担行李上学堂。
囊萤夜读小车胤,⑤
凿壁偷光匡丞相。⑥
断齑划粉文正公,⑦
荻草代笔美欧阳。⑧
不是一番寒彻骨,
争得梅花扑鼻香?⑨
贫学子,当相助,
好男儿,当相帮。
权贵子弟莫谄媚,
贫寒学生莫相忘。
不见众人伸援手,
只见穷生独彷徨。
百姓有难应相援,
几人欢乐怎舒畅?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2F/0E/82/82.jpg
注解:
①当年有一首流行湖南民歌《挑担茶叶上北京》,其中有句:“桑木扁担轻又轻呃,我挑担茶叶出山村。”歌中洋溢着喜悦心情。今日此农家娃有些垂头丧气,桑木扁担就觉“短又重”了。
②五陵年少,古时指京都富豪子弟,白居易《瑟琶行》有句:“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③刘勰,字彦和,南北朝时期人,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刘勰幼年家穷,天天去附近寺庙借佛灯读书,引发一场和尚捉鬼美谈。
④陈平,西汉王朝开国功臣,著名的谋略家。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闭门读书,为大嫂所不容。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终出走离家。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者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⑤车胤,三国吴会稽太守。自幼聪颖好学,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
⑥匡衡,西汉经学家,以说《诗》著称,元帝时位至丞相。匡衡勤奋好学,家中没有蜡烛照明,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来读书。
⑦范仲淹,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范仲淹从小读书十分刻苦,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调半盂醋汁,吃完继续读书。后世便有了断虀画粥的美誉。
⑧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自幼天资过人,但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其母就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
⑨见于元·高明《琵琶记·旌表》
《打油世说》题解:
推荐文章链接
挑担行李上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