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霍姆兹:生命的快节奏——跟着林语堂读美国智慧(3)

(2007-11-24 21:44:07)
标签:

文学/原创

文化

感悟随笔

生活

读书

知识/探索

艺术赏析

人文/历史

散文

分类: 读书杂谭
 
霍姆兹:生命的快节奏
 
    从孩童时期到成年,再到老年和死亡,我们一直处在这样奔波忙碌的生命节奏中。对生命过程的解释,也就是如何使人类与生命旋律保持步调一致,是优秀的生命哲学的中心环节,它可以带给人们满足和安宁。
    奥利弗·温德尔·霍姆兹对生命过程借用钟表作了形象生动的描述:“我们的大脑是运转七十年的钟表。生命的使者一劳永逸地拧紧钟表的发条,然后合好表盖,把钥匙交给复活的使者。嘀答!嘀答!思想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的意志不能阻止它们;愚蠢的行为只会加快它们的速度;只有死亡才能打开表盖,攫住不停地来回摆动、我们称之为心脏的钟摆,最后,在我们布满皱纹的前额下面我们携带太长时间已经破损不堪的摆轮终于停止了咔哒的响声。”
    同时,霍姆兹也曾在他撰写的《早餐桌上的霸主》里,用坎布里奇“德比赛马”的比喻栩栩如生地描述了生命的快节奏。赛场上,一群皮毛像丝绸一样亮丽,鬃毛像用洗礼时的净水洗过一样光滑,在舞台上跳来跳去的小马,站在起跑线上跃跃一试。但当我们透过银色的老人环开始观看比赛地时候,可以洞察到在以后四十年举行的残酷的赛马情形。
    十年过去了。比赛中第一个转弯的地点。有几匹小马累垮了,另外两三匹脱缰而去,“教士”,一匹小黑马,跑在最前面。
    二十年过去了。第二次转弯。 “教士”落在了后面,铁灰色的“朱迪克斯”跑在了最前面。
    三十年过去了。第三次转弯。一个身穿黄色夹克衫的人骑着一匹深栗色的小马,它名叫“财主”。正是这匹马使比赛的节奏加快起来,并逐渐成为很多观众的至爱。
    四十年过去了。更多的马掉队了。
    五十年过去了。比赛结束了。还在跑道上的所有马匹步行着到达终点,谁也不再跑了。从跑马场上伸展出来的用白色或灰白色石块铺成的一段路面就是跑道上指示终点的竿!
    引文至此,让人感到这些话语里的幽默和感伤。于是,我们跟着大师透过这些生命的现象,去发现我们如何与生命旋律保持步调一致的哲理。我是这样理解的:
    对待生命要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霍姆兹在他的文章里讲:“我发现,人世间的大事,与其说是我们停留在什么地方,还不如说是我们朝着什么方向前进。为了到达理想的港湾,我们必须扬帆远航,有时顺风,有时逆风——但是我们必须航行,不能随波逐流,不能抛锚停泊。”林语堂先生也曾在他著名的《生活的艺术》里提出了“诗样的人生”,他以热情洋溢和充满睿智的诗一样的语言,对人生过程中青年、中年和老年时期作了生动的描述。他说得好:“我们应当能够体验出这种人生的韵律之美,像欣赏大交响乐那样地欣赏人生的主旨,欣赏它急缓的旋律,以及最后的决定。这些循环的动作,在正常的人体上是大概相同的,不过那音乐必须由个人自己去演奏。”
    要重视青年人的力量,并将青年人的奔放热情和老年人的成熟见解融为一体。霍姆兹在讲述“德比赛马”时一再充分肯定了人生过程中青年时期的重要性,他大声呼吁:“不要轻视小牝马!”正是一代代青年的小马使得比赛的节奏加快起来。林语堂在他的书中又引用了兰道夫·S·伯恩《青春的生命》中的一篇章节。伯恩高度赞扬了青年人的美德——有精力、有理想、独立自主、大公无私,同时又辨证地比较了中青年的优势,带给我们很有价值的思考。
    这里,几位中外大师作为老年人表达了对人生豁达和明智的参悟,让人不由肃然起敬。霍姆兹在讲完五十年赛马过程后,充满激情地讲道:“马背上不再有骑师,胜利者不再有压力!世人在打赌簿上标出它们的位次;世人确信,这些位次并不重要,假如它们尽其所能跑出了它们的水平!……”
 
  ……………………………………………………………………………
 
    注:★奥利弗·温德尔·霍姆兹(Oliver Wendell Holmes,1841-1935)美国法官、法学家、实用主义法学的创始人。历任律师,《美国法学评论》编辑,哈佛大学法学教授,马萨诸塞州最高法院法官、首席法官。1902-1932年任美国最高法院法官。首先将实用主义哲学应用于法学领域,提出关于法的概念的实用主义公式:法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认为法就是“对法院事实上将作什么的预测”,这一学说后被称为“法的预测说”,成为实用主义法学的一项基本原理。主要著作有《普通法》、《法律职业》、《法律论文集》等。(浦江客抄自《辞海》第5660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