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1.qq.com/ent/pics/2899/2899364.jpg
著名歌唱家李光羲扮成京剧老旦在唱《打龙袍》
http://img1.qq.com/ent/pics/2994/2994490.jpg
著名歌唱家耿莲凤英姿飒爽在唱豫剧《花木兰》
http://www.51xw.com/2007-01-19/22407470001.jpg
《我型我秀》人气选手高娅媛在演唱沪剧选段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前些日子,家里的电视机里煞是热闹。家人们除了如往常一般收看电视剧外,还不时遥控插播正在上海几个电视台热播的《非常有戏》。我不大看电视,偶尔走到客厅,看到屏幕里我们这代人非常熟悉的著名歌唱家李光羲扮成京剧老旦在唱《打龙袍》,耿莲凤英姿飒爽在唱豫剧《花木兰》,也看到不少曾经的当红明星刘晓庆、张信哲、萧蔷、汪明荃等粉墨登场。更有一些青年人热捧的影视明星、体育明星、时装模特、当红主持人,尤其是《我型我秀》、《家有好男儿》等娱乐节目中的人气选手,在“粉丝团”的狂热呼应下,象模象样地扮演着传统戏曲里的各种角色,很是枪眼。
对《非常有戏》节目的推出和成功,专家们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以苛刻著称的“戏剧鬼才”魏明伦,不仅担任了六次评委,而且对这档节目的创意赞赏有加。他说,《非常有戏》是电视对戏曲的一次“扶贫”行动。戏曲理论家龚和德说,这是在时尚和传统严重分离的今天,时尚明星和传统戏曲的一次空前盛大的亲密接触。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说,这个节目起到了借鸡生蛋的作用。孙毓敏说,《非常有戏》的措施是一种超常的抢救措施,是大喝一声的感召。电视观众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电视收视率猛增,电视观众年龄层降低、学历层升高,将近400万人次在网上留言投票,几乎一夜之间形成了上海乃至华东地区“一时人人说戏”的盛况。
坦率而论,从专业角度来看,除了个别演员外,大多参赛演员的唱功和演技是差强人意的。但我很钦佩他们的勇气和聪慧,在短短的时间里,在和他们“浑身不搭界”(上海话,意即根本没关系)的戏曲领域里,一丝不苟地学戏,认认真真地演戏,并表现了一定水准,这着实不容易。然而,我在欣赏赞许之余,又滋生着忧虑,甚至怜悯之情。为中国传统戏曲忧,为中国戏曲人怜。
我从小受到家庭影响,对江南的一些地方戏曲很喜爱,尤其是上海的沪剧、浙江的越剧和苏州的评弹,对沪剧我更是情有独钟,至今还敢上台唱上一段。记得少年时,地方戏很吃香,一些著名演员被“追星”的场面也很疯狂。特别是文革结束后的八十年代初期,上海的京、昆、沪、越、淮等剧种演出市场都非常兴旺,像越剧《红楼梦》、《梁祝》等,沪剧《大雷雨》、《碧落黄泉》等大戏上演时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曾几何时,戏曲被新锐媒体和娱乐形式挤到了边缘,传统戏曲统领城乡舞台的“盟主”地位早已不复存在。时至今日,曾经热爱沪剧的我,即使有人送票请我看戏,我也不太愿意坐进剧场了。我们尚且如此,更何况年轻一代。前些时候,网上热议的赵本山率东北二人转演出团赴美演出风波,其实质还是传统戏曲的窘况所致。前几年,也是赵本山率二人转团雄心勃勃进驻上海金茂大厦,结果好景不长,没多久就悄无声息的退出上海了。抚今追昔,真所谓“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据有关方面透露,在全国范围,由于戏曲剧团难以改善艺术生产和演职人员生活条件,不少经营差的院团纷纷解散。戏曲人才流失、断层现象严重,戏曲遗产面临失传危险。中国现存戏曲剧种267种,比建国初减少了上百种,相当一部分传统剧目和曲牌因缺少经费无法征集,濒临失传。同时,戏曲创作与演出市场严重脱节,许多投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梅花奖”、“文华奖”的获奖剧目在演出市场备受冷遇。
面对传统戏曲的严峻局面,不少人忧心忡忡,国家地方各级政府和文化团体想尽了办法。如在电视台开设戏曲频道吸引观众、每年举办戏曲演出评选奖励剧组、组织戏曲演出进校园走进青年等等。这次上海举办《非常有戏》,把青年人痴迷的偶像请进演播厅,让他们以戏曲演唱参赛选手身份参加《非常有戏》明星选秀活动,以期通过这些“80后”偶像,吸引更多的人唱戏、爱戏。应该说,这样做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然而,借此实现中华戏曲文化的复兴毕竟杯水车薪,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戏曲日趋衰落的颓势。其间因素很多,包括戏曲的现实环境和内在原因。戏曲的风光不再,外部环境在于新的文艺、文化形式的出现和社会文化日趋时尚化、流行化、消费化以及整个社会快节奏生活带来的浮躁心态等因素。同时,也在于传统戏曲本身思想含量小及表演程式等无法克服的弊端。人物性格简单化、脸谱化,唱腔艺术和表演手法程式化,以及地方戏曲语言、风俗的局限性,都阻碍了传统戏曲与现代生活的融合。所以,我认为中国传统戏曲的冷落衰退是难以挽回的历史趋势,和中国古典诗词等一些传统文化样式一样,它们都过了发展的高峰期,已经走向夕阳期,只是时间问题。但我又认为,它们不会消亡,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会以文物形式或部分转移到其他文化中去的形式,长留人间,光照史册!
虽然,《非常有戏》等振兴中国传统戏曲的举动只是一种如太阳落山般辉煌的美丽挣扎,但我们毕竟要感谢所有为传统戏曲作出努力的人们,感谢他们功德无量的宗教般的虔诚和奉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