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卫哲谈战略效率提升,从三级规模效益理论说起

(2020-04-22 11:44:53)
分类: 创业创新

战略效率提升 

因为战略都是谈发展比较多,一谈“发展”就有“规模”二字。我们先来讲讲规模和效率的关系。 

不是所有的企业,所有的行业,规模都会带来效率。所以我们提出一个叫三级规模效益理论。 

先说最小的一级,三平方公里规模效率。大量的O2O,属于这一级。

 

我们以外卖平台为例。 

我现在在广州正佳广场,那广州番禺区有什么好吃的餐厅,跟我点外卖有关吗?没关系。要是在番禺一个面馆点,送来成面疙瘩了。北京有什么好吃的跟我有关系吗?更没关系了。

 

我作为一个消费者关心什么呢?打开手机点餐,看周围3平方公里有什么好吃的能给我送过来。全国这个平台上有一百万餐厅?关我什么事。 

一个餐厅,他关心的是什么?送货半径就这三平方公里,在这三平方公里你范围内,你这个平台一天给我带来多少个订单。你平台全国有900万单?还是那句话,关我什么事。 

这就意味着无论消费者还是卖家,不会因为你的平台大,而给你更多的钱;意味着每一个三平方公里都必须赚钱。 

千万不要忽悠投资人说:我每一个三平方公里不赚钱,我一百个这样的三平方公里的单位放在一起,就赚钱了。你每个都不赚钱,那一百个也不赚钱,一万个更不赚钱。 

这个模式是不是非常不好呢?也不是说不好,但每三平方公里都赚钱是非常困难的。 


有没有比这个模式稍微幸福一点的呢?有,我们叫同城效应。也就是“三级规模效益理论”的第二个效应。 

什么样的公司是同城效应呢? 

比如58同城。我们看58上最多的什么?租房、找工作、搬家。我住在天河区,找一个海珠区的搬家公司也没事;我要找份工作,今天在正佳广场,但番禺的工作我也会考虑。 

所以,每个城市,就是他提供的服务,倒不局限于三平方公里了,他提供的是同城服务 

跨地区有用吗?我现在在广州,想找一家特别好的搬家公司。但这公司在深圳,就不太行了吧?即使广州离深圳并不远,他们也不具备协同效应,不具备规模效应。

 那么这类公司也很简单,你要做到每个城市都赚钱

 

只有第三种公司才有全国或者全球规模效应 

比如说沃尔玛当年,他全球采购,全球供货,买得多,省得多。为什么沃尔玛在中国做不到呢?它的全球的供应链和采购规模在中国没用。中国另外搞一套供应链,那就比不过我们本地的超市了。天猫、京东只要物流能覆盖全国,就有全国规模效应。

 

三级规模效应理论听明白以后怎么运用呢? 

还是回到我现在做投资,一年收到了商业计划书几百份,长的都很像:A轮做好一个城市,B轮做北上广深,C轮做15个核心城市,然后就没有了,很多公司到C轮戛然而止。 

因为他不理解,不是所有的商业模式都要做北上广深的,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必须全国铺开15个一线城市去做的。除非你是全国规模效应,你才需要北上广深,才需要15个城市。 

所以效率的核心,在大部分的行业,要做密度,把密度做起来。密度做的高,效率就容易提升 

比如密度高,物流费用就一定会便宜。我这个车,一车可以配送更多的店,单车的物流配送费用一定会下降。同一个区域供应商基本就是同一批,听上去20个亿,其实你是10个亿找一个供应商买,另10个亿问另外一个供应商买。 

你在一个区域把密度做起来,你的品牌就容易传播。有一些品牌在广州很有名,去佛山就很容易。但你这个品牌在广州很有名,北京就没有人听说过。口碑营销是最便宜的营销,你营销费用又降低,效率又高,获客成本就又降低了。 

中国国家这么大,你急什么?一个省就是欧洲一个国家。一个省动不动就是五千万人、一亿人,做好这些人的生意就足够了,你已经是富可敌国了。

 所以战略的效率提升,首先要判断我们是做什么样的规模效益,战略的判断错误,战略效率就会非常低下。

 

马云和柳传志都是我非常尊敬的中国企业家。 

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马云告诉我的三句话。阿里是这么做的。

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柳传志是这么告诉我。 

两大高人,九个字都是一样的,次序不同。 


有一天我也问马云,你跟柳老两个人三句话都一样,为什么你们两个次序不一样。我说谁对,马云说都对,在不同阶段用不同的次序。 

公司刚创的时候,请你用柳老的方法,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为什么呢?我们叫看菜吃饭,还是看饭吃菜。 

你刚创业,没有马云这么强大的忽悠能力,那你就是有多少人制定一个符合这些人能干的战略,所以你是先搭班子,后定战略。带队伍是一样的。

 

但是你到了一定规模,你就是先定战略,再搭班子。也就是我用这个战略,如果发现班子有欠缺的话,我是可以通过引进人才来弥补我的短板,去实现我的战略。所以这是战略效率当中,你首先把搭班子和定战略的次序,在自己的企业不同阶段去选择正确。 

公司以后有一定规模,会面临着创新乏力,或者叫战略定位方向不清。 

什么是一国两制呢?好的战略,不是在会议中讨论出来,而是试出来的。首先问自己有没有给了他一国两制的政策,一个公司一套制度,是不可能有新的战略亮点的。

 

那么如何把战略亮点找出来呢?复盘。 

复盘复什么?看那些试点项目有没有试出来,试出来后愿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资源。复盘是说:我们犯过什么错误,犯过的错误能不能记下来不再犯。 

很多公司三年战略、五年战略写完就搁那儿了,有阶段性的复盘吗,有回头来看一看吗? 

战略的核心就是取舍、排序、资源分配。什么战略?试点成功我取,试点不成功我舍。三个都成功了,排序,我优先发展哪一个,排完序资源分配。 

什么是资源?人、钱。你有没有把最好的人,最好的钱,最多的钱,压到你最看好的试点已成功的项目上。

——节选自2017年3月11日,嘉御基金合伙创始人兼董事长卫哲在混沌研习社讲台,主讲《效率提升带来的新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