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走、停停、看看 - 姑苏行(六)

(2007-10-18 06:03:38)
标签:

旅行/见闻

苏州

盘门三景

吴门桥

兴隆桥

枣市桥

瑞光塔

古城墙

古城门

图片

艺术

铃铛

 
姑苏行(六)
盘门三景(盘门城楼、吴门桥、瑞光塔)
 

    苏州盘门位于城西南。初名蟠门,门上曾刻有木头蟠龙,以示镇压越国。因其“水陆相半,沿洄屈曲”,故称盘门。现存的盘门是元代重建、经明清两代续修的遗物。清初修建门楼,题以“龙盘水陆”额。此门水陆两门并列,包括两道陆门和两道水闸门。两道陆门间为“瓮城”。两道陆门外城门门洞宽3米,深7米;内城门门洞宽4米,深15米。城门中间有通天狭道,系放门闸之用。内外城门之间是20米见方的空地,将敌人诱进这里,门上便矢石俱下,予以歼灭。为了御敌,还在城门上设置雉堞、女墙、绞关漫道(即上城坡道,坡度为二十度)等。水城门有两重拱圈,全用花岗石砌成,四根粗大的石柱撑住拦顶,石柱基础用石块砌筑。门洞内两只小船可平行而过。
    盘门是现存典型而又完整的很有特色的古代水陆城门,初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曾作过一次整修,1981年开始按此门原貌全面修复,
1985年开始重建门楼。2006年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铃铛这次拍摄的全部是外景,一是不想去购买门票(实在太贵了),二是内景网络上多的是。有时侯拍外景比拍内景更完美,盘门三景就是最好的实例。

 

走走、停停、看看 <wbr>- <wbr>姑苏行(六)
走走、停停、看看 <wbr>- <wbr>姑苏行(六)

陆城门(城外)
走走、停停、看看 <wbr>- <wbr>姑苏行(六)
走走、停停、看看 <wbr>- <wbr>姑苏行(六)
走走、停停、看看 <wbr>- <wbr>姑苏行(六)

站在“吴门桥”上看“水关桥”和城门楼
走走、停停、看看 <wbr>- <wbr>姑苏行(六)
走走、停停、看看 <wbr>- <wbr>姑苏行(六)

水城门
走走、停停、看看 <wbr>- <wbr>姑苏行(六)
走走、停停、看看 <wbr>- <wbr>姑苏行(六)

“水关桥”
走走、停停、看看 <wbr>- <wbr>姑苏行(六)

“水关桥”和“吴门桥”
走走、停停、看看 <wbr>- <wbr>姑苏行(六)

 

    吴门桥是苏州市区现存最高的一座古桥。始建于南宋。北宋年间,为结束盘门摆渡的历史,修建了“新桥”,因河面比现在宽阔得多,“新桥”是由北岸两座相接的木桥加南岸的石桥组成,当时又称“三桥”。南宋年间,将“三桥”改建成三孔石孔桥,这就是吴门桥的前身。清代重修成为单孔石桥。桥以苏州金山花岗岩构筑,杂有少量宋代旧桥所遗的武康石,成为建桥历史悠久的见证。桥身全长66.3米,中宽4.8米,拱券净跨16米,自水盘石面至桥栏顶通高11米。南北坡各有步阶50级,全以整块条石铺设。拾级而上,驻立桥面,但见水网交织,舟船往来,城楼巍峨,古塔生辉,远山近水尽收眼底。
    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走走、停停、看看 <wbr>- <wbr>姑苏行(六)
走走、停停、看看 <wbr>- <wbr>姑苏行(六)
走走、停停、看看 <wbr>- <wbr>姑苏行(六)
走走、停停、看看 <wbr>- <wbr>姑苏行(六)

站在旧“裕裳桥”上看兴隆桥(近)和吴门桥(远)
走走、停停、看看 <wbr>- <wbr>姑苏行(六)

兴隆桥
走走、停停、看看 <wbr>- <wbr>姑苏行(六)

如果你只想看外景的话,坐公车到这“裕裳桥”站下。
苏州的公交车站也修建的古色古香的,符合了“园林城市”的风貌。
走走、停停、看看 <wbr>- <wbr>姑苏行(六)

站在“吴门桥”上,你可以看到五座桥,分别是:
左:“枣市桥”和南门的“人民桥”,
右:“兴隆桥”、“裕裳桥”和“裕裳新桥”(公路桥)
走走、停停、看看 <wbr>- <wbr>姑苏行(六)

“枣市桥”(别处拆迁过来,石条经重新打磨按原样建造)也叫“蟠龙桥”走走、停停、看看 <wbr>- <wbr>姑苏行(六)

站在“枣市桥”上看“吴门桥”
走走、停停、看看 <wbr>- <wbr>姑苏行(六)

 

    瑞光寺塔习称瑞光塔,位于城西南盘门内,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瑞光寺初名普济禅院,据志书记载为三国吴赤乌四年(241年)孙权为迎接西域康居国僧人性康而建。十年,孙权为报母恩又建十三层舍利塔于寺中。而根据先后在塔内发现的宝幢木函、佛经、石佛、石础、塔砖等文物上的纪年文字,与塔的平面、结构、外观综合考证,今塔系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至天圣八年(1030年)所建,当时佛寺名为瑞光禅院。寺院里历经毁修,塔曾于南宋淳熙,明洪武、永乐、天顺、嘉靖崇祯,以及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间修葺。清咸丰十年(1860年)又遭兵燹,寺毁塔存,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加以维修。
    瑞光寺塔为七级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砖砌塔身由外壁、回廊和塔心三部分构成,外壁以砖木斗拱挑出木构腰檐和平座。每面以柱划分为三间,当心间辟壶门或隐出直棂窗。底层四面辟门,第二、三两层八面辟门,第四至七层则上下交错四面置门。内外转角处均砌出圆形带卷刹的倚柱,柱头承阑额,上施斗拱。外壁转角铺作出华拱三缝,补间铺作三层以下每面两朵,四层以上减为一朵。全塔腰檐、平座、副阶、内壁面、塔心柱以及藻井、门道、佛龛诸处,共有各种木、砖斗拱380余朵。修复后通高约53.6米,底层外壁对边11.2米。层高逐层递减,面积也相应收敛,外轮廓微呈曲线,显得清秀柔和。入塔门,经过道即回廊,回廊两壁施木梁连结,铺设楼面,第二、四层转角铺作上有月梁联系内外倚柱,廊内置登塔木梯。一至五层回廊当中砌八角形塔心砖柱,底层作须弥座式,第六、七两层改用立柱、额枋和卧地对角梁组成的群柱框架木结构,对角梁中心与大柁上立刹杆木支承塔顶屋架和刹体。塔身底层周匝副阶,立廊柱24根,下承八角形基台,周边为青石须弥座,对边23米,镌有狮兽、人物、如意、流云,简练流畅,生动自然,堪称宋代石雕佳作。基台东边有横长方形月台伸出,正面砌踏道。
    此塔砖砌塔身基本上是宋代原构,第六、七两层及塔顶木构架虽为后代重修,但其群柱框架结构在现存古塔中并不多见。第三层为全塔的核心部位,砌有梁枋式塔心基座,抹角及瓜棱形倚柱、额枋、壁龛、壶门等处还有“七朱八白”、“折枝花”等红白两色宋代粉彩壁塑残迹。1978年发现秘藏珍贵文物的暗窟——“天宫”也在该层塔心内。底层塔心的“永定柱”作法,在现存古建筑中尚属罕见,从而为研究宋“营造法式”提供了实物依据。瑞光寺塔建造精巧,造型优美,用材讲究,宝藏丰富,是宋代南方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仿木塔比较成熟的代表作,是研究此类古塔演变发展及建筑技术的重要实例。


走走、停停、看看 <wbr>- <wbr>姑苏行(六)
走走、停停、看看 <wbr>- <wbr>姑苏行(六)
走走、停停、看看 <wbr>- <wbr>姑苏行(六)
走走、停停、看看 <wbr>- <wbr>姑苏行(六)
走走、停停、看看 <wbr>- <wbr>姑苏行(六)
。。。。。。。。。。。。。。。。。。。。。。。。。。。。。。。。。。。

苏州城市不大,道路又不宽,骑着自行车,一天能在苏州转三个来回,
好多景点和私家花园又在小巷小弄中,靠着我的这辆代步车,
在姑苏城内外到处转悠,走走、停停、看看,非常方便,
使我能拍摄到了这么多的精美照片。

走走、停停、看看 <wbr>- <wbr>姑苏行(六)
.......................................................................
本站将陆续推出“姑苏行”风光系列摄影作品,敬请关注
走走、停停、看看 <wbr>- <wbr>姑苏行(六)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