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水洋惊现古冰川遗迹

(2006-10-17 07:00:10)
    去过福建屏南白水洋旅游的人都知道,在这一号称天下一奇的国家风景名胜区中,“水上广场”的成因一直是个解不开的谜。
    经过将近一年的考察,福州大学原地质教研室施满堂等5位专家组成的屏南白水洋成因研究课题组发现,白水洋的成因和第四纪古冰川有关,其区域内存在大量冰臼、冰川漂砾、冰石河及“李四光环”等第四纪冰川最有说服力的标志物。
    专家据发现的冰蚀遗迹判定,白水洋是几十万年前甚至一百多万年前冰期结束时保留至今的。如果这白水洋发现的遗址得到证实,这将是福建省首次发现古冰川遗迹,我省地质史将可能因此改写。

白水洋惊现古冰川遗迹

冰川遗迹现身白水洋 
考察组在一年时间里发现大量第四纪冰川标志物

    白水洋位于福建省屏南县双溪镇东北约7.5公里的潭头村,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该区南、北两侧为高山峻岭,仙耙溪和九岭溪交汇其间,有一处开阔的“水上广场”,状如巨大的槽形谷,最宽处达130多米,长约1700米,水深不过膝,可容万人,两岸峭壁,连绵不绝,蔚然壮阔,堪称“天下一奇”,但其成因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2005年10月底,福州大学对白水洋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考察。
    在景点里面,专家首先在溪槽北侧的基岩上发现了一个类似药槽的沟槽,认为“冰川擦沟”的可能性最大。
    接着,古冰川遗迹接二连三地出现,而且种类很多,数量很大,更为惊人的是大多数的冰蚀遗迹是在岩石处于塑性状态下造就的。
    在白水洋槽底,专家发现了三个大冰坎,而中、小冰坎则随处可见。在大冰坎附近,还常见大量“羊背石”与其伴生。
    专家们介绍说,“羊背石”是冰川特征之一。因为冰川流过,有时遇到小石山或石墩,于是冰流就从上面而过,长年累月就形成了这样的形状。自后面看,宛如羊群伏地,所以叫“羊背石”。
    在槽底的基岩和边坡上,专家们还发现大量完整的由冰川磨蚀、刮蚀作用形成的擦沟或称擦槽、沟痕、刮蚀沟等,还有难得一见的“冰臼”。
    种种迹象显示,白水洋应该是第四纪古冰川的产物。

“李四光环”被发现 
专家称,这是第四纪冰川遗迹中最有说服力的标志物


    随着考察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第四纪冰川遗迹被发现。
    在槽底上,专家发现了大量的奇形怪状的漂砾、条痕石和“李四光环”等等。
    专家告诉记者,李四光环是第四纪冰川遗迹中最有说服力的标志物,甚至要超过冰臼、冰川漂砾、冰石河等标志物,它是李四光发现并以其名命名的硅质“冰川冰碛砾石”。
    在白水洋的东南端,专家们还发现了长约五六十米、宽约40多米的连续“停碛”,这是冰川突然碰到狭窄的槽形谷时卸下大量携带物而形成的。
    顺溪流而上,专家们又找到了冰溜槽,同时,还发现了典型的冰川地貌——冰斗。
    据称,冰斗通常呈圈椅状,三面环以陡峭的岩壁,开口处为一高起的岩坎,底部是一个洼地。一般形成于岩性坚硬且较均一的岩石中。冰斗也是冰川地貌中非常重要的一类。
    在白水洋下游及周边地区,专家们还发现很多溪谷中都有冰川遗迹。他们告诉记者,单是从追索的几个点来圈定,古冰川的范围就达一百多公里。

白水洋惊现古冰川遗迹

专家剖析白水洋成因 
据称,白水洋是一百多万年前冰期结束时形成的

    根据已掌握的大量第一手资料,专家组对白水洋“水上广场”的成因进行了推理。
    据透露,白水洋两端和九岭溪槽形谷与溪流衔接,两条溪流在冰期之前已经存在。其两侧的山顶上,基岩上的层理和密集的劈理、裂隙等构造经长期风化、侵蚀作用已经张开,雨水和雪水不断往里渗透。
    冰期来临时,其中水结成冰,岩石在强大的冻胀力作用下纷纷破裂。山体前沿的冰裹夹着破碎的岩石向下崩塌,形成冰坠,先停积在雪线附近的冰斗或其他凹坑中,积累多了就冲开岩坎,像猛兽一样冲向谷底。
    由于自上而下的补给量大于谷底的消融量和蒸发量,当累积的冰石重量和谷底坡度的关系达到临界点时,冰舌就顺着坡度,向下游方向缓慢移动,并发生各种冰蚀作用。
    山顶冰、石断续崩落,冰溜槽的槽壁一次次遭受铲刮而断续后退,加上冰流的作用有清除谷底和两侧障碍的自然趋势,于是白水洋开阔、平坦的槽谷就逐渐形成了。
    专家从大量保存完美的冰蚀遗迹中判定,白水洋是几十万年前甚至一百多万年前冰期结束时保留至今的。由于谷底和谷壁都是抗风化力特强的火山岩,白水洋终年被小溪流浅水覆盖,它护扶着下伏岩体,免受日晒雨淋,剥蚀风化,使得冰蚀遗迹保存得十分完好和清新。而其上部,历经冰期的冻裂、崩塌,尤其是冰期后遭受长期的物理、化学风化,山顶的海拔高度已大大降低,因而当时雪线以上的冰川地貌已基本消失,仅剩零星的冰斗景观。
    参与考察的专家们告诉记者,这个重大发现证明在我国东部低纬度地区也有冰期活动,它将改写福建省第四纪地质的发展史。

文章引用自:http://www.dnkb.com.cn/news/20061010/233027.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西湖公园
后一篇:古粤城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