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议教学的层次性

(2013-12-12 15:37:02)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教学

今日四节《秋天的怀念》,欣喜终于听到一节非常满意的课。结合四节课,谈谈教学需注重的三个层次性:

一、设计的层次性。

四堂课中,一堂课设计的非常清晰,不枝不蔓,且体现层次。由读懂母亲、读懂作者、读懂人生,体现教学层次的渐次推进,也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相比较,其它几堂课思路并不清晰,“圈划出文中对‘我’、母亲描写的句子,说出你的理解,读出你的体会。”学生时而讲到“我”、时而谈到母亲,没有围绕一个核心展开。另一堂课先见叶再见枝,随意敲打,费时费力。另一堂课,并未贴近文本,行走在语文的边缘。设计的层次性,首要清晰,再者体现思维由浅入深的过程。

二、读写的层次性。

在阅读教学中,在时间允许情况下,可尝试读写结合。关键是通过怎样的读来指导怎样的写。有一位老师设计了“妈妈,我想对您说”。这样的设计,学生往往停留在随意的言说中,而没有带入深沉的情感。由于品味语言未到位,故老师也未能抓住通过人物的言行与神态来体会人物内心微妙的情感世界。如果能抓住描写,体察作者善于从细微处着手,把握人物心灵。这或许能促发学生一颗发现的心,去捕捉生活中的美。看有无写的必要,一要看是否切合,二是抓住文本中最闪亮点,化为学生自己的写作方法。

三、资料的层次性。

如今的课堂,老师们都较注重课外资料的延伸,来拓展文本的广度与深度。但资料贵在需要与适合。在学生不理解处,不知晓处,适时通过助读,加深了解与拓宽视野。如《重塑生命的人》对沙莉文老师的助读资料,很有必要,只有了解了沙莉文老师的身世,才能真正走进她的教育世界。一位老师在《秋天的怀念》中,通过两次助读,能够较深入的体察作者的内心,更好的理解他的深厚情感。而一位老师四五次的助读,却只是一种重复。甚至还出示了史铁生与刘易斯的照片。资料的层次性体现在它不是一种叠加,而是通过这个支架,让不懂的懂了,让不通的通了。它不是一种展示,而是起到真正的助读作用。

欣喜的是,毕竟都是优秀老师,课都充满着激情,有激情是首要条件,但一堂好课,需要的条件很多。只有不断的学习与完善,才会使课不仅更贴近实际,还会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听课有感
后一篇:《婆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