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二连浩特恐龙之乡恐龙蛋恐龙博物馆杂谈 |
分类: 走遍中国 |

神秘的亚洲恐龙之乡
去二连想体验的就是天空之城之蔚蓝,然后,就是有着二连国门被誉为祖国的北大门的地界,矗立于中蒙边境,门楣上嵌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大字。国门横跨铁路,共4层,高21米,长71.4米,宽13米,建筑面积2406平方米。拾级而上,站在国门顶层向北远眺,具有俄罗斯建筑风格的蒙古国边城扎门乌德火车站大楼,具有民族特色的居民小木楼及具有草原风情的蒙古包群尽收眼底,通过高倍望远镜,蒙古边城扎门乌德可以一览无余。国门下方的中蒙铁路,是连接首都北京和乌兰巴托、莫斯科的铁路交通大动脉,被誉为“欧亚大陆桥”。

更吸引游客的就是二连地区是亚洲最早发现恐龙化石及恐龙蛋化石的地区之一,素有“恐龙之乡”的美誉。恐龙遗址位于距市中心9公里的二连盐池一带,早在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这里湖泊密布,气候湿热,密林丛生,是恐龙生息繁衍的乐园。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100年中,先后有俄、美、加等近十个国家和我国的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在这里进行过七次大型考察和挖掘。陆续发现盘足龙、欧氏阿莱龙、鸭嘴龙、似鸟龙等十余种恐龙化石,出土了大量较完整的恐龙骨骼化石。其中,恐龙蛋化石的发现创我国最早记录。
地处内蒙古北部的二连盆地埋藏着十分丰富的恐龙等脊椎动物化石,被古生物学家称为“恐龙墓地”。这里是亚洲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地区之一,恐龙化石品种繁多,其中的白垩纪恐龙化石代表着全球恐龙活动最晚期的生物群特征,因此科研价值极高。1998年内蒙古在这里建立了二连盆地--查干诺尔恐龙化石自然保护区。二连浩特市恐龙博物馆陈列有古生代海洋动物化石;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两具白垩纪恐龙装架栩栩如生,至今已接待了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不少人留下了“恐龙之乡,名不虚传”的赞叹。
恐龙化石重大发现的新闻接连从这个盆地传出。2000年8月,内蒙古博物馆的专家发现了大面积的恐龙骨骼化石埋藏层,被世界著名恐龙专家、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董枝明称为“在古生物化石发掘史上也堪称难得一遇”。后中国的古生物学家又向外界宣布,二连盆地发现镰刀龙类恐龙的一个新化石,专家给命名为“内蒙古龙”。发现这些恐龙化石的专家们兴奋地认为,二连盆地恐龙化石区在世纪之交发现丰富的恐龙化石,对于提高正在进行西部大开发的内蒙古的知名度,以及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们建议,在科学发掘、研究和保护的前提下,应尽快筹建一座遗址博物馆,并借此推动自治区旅游业和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事业的发展。据自治区政府传出的信息,二连盆地恐龙遗址博物馆工程已逐步开始启动。
有关信息说,这座大规模的恐龙遗址博物馆的馆址,被初步论证选在发现大面积恐龙骨骼化石埋藏层的中心区域,这里位于内蒙古的边境口岸二连浩特市东北八公里、海拔九百余米的地势开阔区。
也就是说几千年以前,二连的之内蒙是绿草悠悠,绿树环保的天然森林。现在从飞机上,从呼和浩特飞越到二连需要经过一百公里的山脉,正是这座山脉屏障,阻挡了内陆的雾霾的污染。如今的呼和浩特也是雾霾连城,这座靠近京都一千多公里的内蒙城市,也遭受到了雾霾的坑害,说不定下去几百年以后,国人再不将环境治理作为一个生存的环境重视,整个国度也许都会被雾霾戕害,那可真是国将不国了。
这是呼和浩特至二连的上空需要经过的一段空中之旅。山脉重叠,正是因为这座山脉,挡住了地球上的雾霾。像一道屏障隔离了一场地球正在变异的灾难。飞机掠过二连的上空,云雾之间,是一百多公里的山脉挡住了雾霾的侵害。
这个冬天的西北还是比较彻底,看看我的倒影就知道太远离这儿地球有多远。

二连已经成为一个恐龙的化石博物馆,成为一个很有意义的教研之地。

蓝色的天空下,仿佛看到几亿年前的恐龙在潇洒的走着,据科普介绍,恐龙是一个杂食动物。

二连已经成为一个恐龙的化石博物馆,成为一个很有意义的教研之地。

蓝色的天空下,仿佛看到几亿年前的恐龙在潇洒的走着,据科普介绍,恐龙是一个杂食动物。
前一篇:实拍:重庆五百桌的大火锅城
后一篇:实拍:世界冬泳比赛精彩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