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甘肃天水麦积山悬崖上的雕塑馆四大石窟时尚 |
分类: 驴友摄影 |
图一:当我学会了用镜头记录旅行,才感觉到旅行的意义不再是单纯的一次眼睛扫描而后的余留记忆,镜头才是最忠实的扫描机。这是几年前的甘肃天水之行,现在翻阅出来依然感觉新鲜如初。似乎当时的人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
那天去甘肃天水,正好是一个雾蒙蒙的天气,如果往雾霾上靠的话,有点牵强因为甘肃的污染除了村庄的袅袅炊烟,就找不到一些污染强大的单位,巍巍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正是我想去的麦积山。一个充满这宗教浓郁色彩的佛教圣地。
我刚到天水时,就问当地的友人,麦积山难道还有什么传说,友人说很简单,麦积山就像农人收割麦子堆积起来的草垛而已,顾名思义,简单明了,到了麦积山以后,才感觉友人说的草垛形容为麦积山真乃形象逼真。
远远的看着麦积山,云雾蒙蒙,笼罩着一些仙气,让这次旅行马上活跃起来,导游说,麦积山不走回头路。且跟随导游的解说,再次游览一遍这座世界奇观,在悬崖峭壁上雕塑的神奇,可谓巧夺天工。
图二:那天去的时候正好是阴天,光线特别的不好。这是最大的一组雕塑立体感的在墙面上镶嵌,我不知道古人是怎么雕塑上去的,是不是传统的屯土式的。
图四:已经被岁月啄食的残缺,更让人增添无限的想象之神奇。说麦积山在悬崖峭壁上的雕塑馆一点也不假,所有的雕塑都在悬崖峭壁完成,我在观赏这些佛像时,感觉当时的艺术大师雕塑的功力非同一般,佛像肉壁低平,脖颈短肩膀宽,面相方圆丰满,体态硕壮,是不是为唐朝的胖而美立下了汗马功劳?
图五:麦积山石窟是中国的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的雕塑馆,且在悬崖峭壁雕塑而成,更显现出其神奇的魅力所在。
图六:雕塑都是用当地特有的泥塑浑然而成。这尊守卫在菩萨门前的雕塑,非常的凶咤。
图七:镶嵌在岩层的佛像。
图八:走廊雕塑。
图九:完全借助墙壁雕塑而成。
图十:麦积山曾经走过许多时代的修建于维修阶段。
图十四:已经斑驳的墙壁,急待维修,可能否维系原貌,不破坏原来的质地,估计是重修的课题之一。
图十五:远远的望着麦积山,的确像一个草垛累积而成,形象逼真。估计任何一个农妇都能认出其形状所在。
图十六: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山峦上密布着翠柏苍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顶,极目远望,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只见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这图景被称为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素有“陇上江南”、“秦地林泉之冠”之美誉。

图十七: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中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

图十八:山水之间是自古生人追逐的地方。

图十九:

图二十: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6米,小的仅有1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

图二十一: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市东南,为一座孤峰山,是南北朝初期西北地区佛教中心。麦积山石窟的修建最早始于后秦,并经北魏以后各代陆续修造,成为规模宏大的石窟群。麦积山因石质疏松,多为彩绘泥塑,并且多为北朝作品。

图二十二:有幸能亲眼目睹一下这个在悬崖上雕塑的奇观,更为古人如何想象出如此的灵魂艺术。

图二十三:在西魏时,麦积山兴造了一批中国传统式建筑式样的崖阁式石窟,规模极大。西魏以来的造像风格渐渐变化,佛像肉譬低平,颈短肩宽,面相方圆丰满,体态硕壮,为隋唐的塑像 “雍荣大度” 之风打下基础。麦积山石窟艺术有独到的成功之处,在北魏末期的造像中,一部分薄衣透体的佛像和菩萨雕塑十分引人注目,衣榴是划出的凹线,颇能体现体魄之美。

图二十四:胖而美,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图二十五:远处的山脉都像农家的麦秸草垛一样。

图二十六:高达16米的雕塑。

图二十七:放大脚部的雕塑,人与雕塑比较你就感觉到之大与壮观了。

图二十八:信仰是发自内心的呼唤,这里有虔诚的心灵,在追随着真善美。在当下人民币一直坚挺的走在世界货币前沿的时候,人民币也是最好的坚守承诺。

图二十九:下来的路上,我抬头看到悬崖上的峭壁雕塑,委实壮观。感叹古人的能工巧匠与神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