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走向中央大街的画家们(实拍)

标签:
斩云剑哈尔滨中央步行大街文化 |
分类: 驴友摄影 |
刚结婚那阵,孩子还没有出生就与朋友交流,说一个孩子从小一定要学习一门艺术,将来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有所帮助。于是,未经许可,当自己的孩子成长到了3的时候,我们一厢情愿的给女儿选择了中国的民族乐器“二胡”。
姑娘遵从了爹娘的执意,从小学习了“二胡”,日复一日没有枯燥也有快乐,在女儿11岁的时候终于象征性的考完了“十级”,就再也没有进修。
后来征求女儿的意见,已经有想法的女儿不是很愿意再继续从事这门乐器的学习。据说,与她在街头看到的一个情景有关,小的时候,孩子自制力差,让孩子学习二胡,姑娘死活不愿意学习,她曾经指着在大街上用二胡拉琴“卖唱”的盲人说,那就是学习二胡的下场。我彻底无语。
艺术不能沦落在街头,一旦沦落在街头,就成了艺术的“阶下囚!”。而成了街头艺术的艺术,在中国的传统是很丢面子的。但是,在伦敦的街头艺术,大多都已经成为艺术家了,他们的精湛表演,不管是小提琴还是吉他,都是大师级的水平。不像国内的艺术一旦沦落到街头,就成为混饭吃的工具了。
艺术是用来欣赏的,艺术是不能亵渎的,不管是高雅的阳春白雪,还是乡里巴老的民间艺术,都是穿越心灵的颤音。
当我漫步在哈尔滨中央步行大街,艺术氛围浓厚盎然,有一个长廊的街头,画家们一字排开,向公众展示了艺术的魅力,笔下的生花。这里的画家已经从画室走向大街,彻底摆脱了艺术冠以高端的束缚,弯下腰走向民众,走向大街,走向市场,明码标价的透明:黑白画30元一张,彩色的素描60元一张,一会的功夫就在画家的手下诞生一副作品。但是,这里用作品我感觉不十分的恰当,应该是一件商品,在半个小时就一气呵成。画家们在制造商品,而且是纯手工的用心的商品,必须是纯定做才能完成的商品。
我们在赞叹画家的画工之外,更敬佩的是画家们的心态,他们放弃了艺术曾经被误流行之后的高端带来的曲寡,而敢于迎合画家们的市民也端正的坐在画家面前,以“来一份三明治”的心态与画家面对面。
敢于从室内走向室外的阳光之下,见证艺术带给生活的蓬勃气息。这也许就是艺术的真谛,来自与生活,又贴近生活,为生活服务,为快乐服务。
我记得在画界有一个约定成俗的规则,就是许多收藏爱好者最盼望自己收藏的作品一夜升值,而这升值的背后需要炒作,最大的炒作就是盼着画家抓紧死去,只有死了其作品才能升值。呜呼哀哉!难道,艺术除了选择死亡走向死亡,才是艺术的最后绝唱!
艺术需要传承,而传承除了接续以外,关键是改革与创新,哈尔滨中央大街步行街的画家们敢于走向阳光下,本身就是对传统的画家论进行了自身的反驳与创新。当我们端正的坐在画家面前,请求画家用妙笔神话般的功夫,勾勒出一张与自己逼真的肖像。我们自己也走进了艺术的天然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