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有考生】抛弃应试教育的束缚,让孩子做好的自己就是胜利

(2012-08-30 14:59:30)
标签:

斩云剑

应试教育

高考

高三

教育

分类: 家有学生

【家有考生】抛弃应试教育的束缚,让孩子做好的自己就是胜利

在中国,从事教育的“专家”也拿不出比“应试教育更好”的规则,来符合当下中国教育的国情,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学生,好的教育资源是有数的,但是,无数的是我们数也数不清的人头攒动的莘莘学子们。如果不通过硬性的应试教育的筛选,怎么能选择出“北大、清华”优良的“种马!?”

但国外教育并非如此。面对世界教育的大环境,我很为中国的学生惋惜并累着,他们生在中国本身就是一种注定:注定拼搏---拼爹!拼富!拼社会关系!拼个人资历!拼全家出动。而宗旨是好的:一切都为了孩子开路。

我的姑娘昨天暑假结束。我开车送她回校,这个暑假对于姑娘来说,是一个兵不轻松的假期,几乎一天也没有落下,全部在辅导班里度过,中午短短一个小时的午休时间都无法回家,在小摊上买点吃的,然后,抓紧回到辅导班里小憩一会,等待下午辅导继续。

我一边驾车,一边问副驾驶旁的姑娘,这个假期收获如何?

姑娘小叹了一声说“这个假期还有比我能学习的吗?”一句话让我心痛的想落泪。是什么逼迫一个高中的孩子假期将近五十天是在辅导班里度过的?

没有哪个所谓的教育“砖家”敢面对面的给我解答!作为中国的孩子,他们太辛苦了,几乎没有自己一点的私人空间,所有的精力,所有的时间,全部交给了学习,难道孩子将来的归属就是通过当下的学习拉开序幕的吗?我很后悔,曾经自我做主放弃了孩子去美国读书的机会,总感觉一个女孩在国内好好读书,将来上一个不错的大学,找一份不错的工作,就是一种责任严谨的交代。

其实,我没有走进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说实话,中国的家长没有一个敢面对现实听听孩子内心需要的心声的,我们的教育模式就是一个无视学生的残酷制度。根本没有执行“以人为本”的方针政策。中国的教育是一个矛盾体。只有严谨的求学然后考试,然后筛选,才符合中国应试教育的胃口。这在中国似乎是很正统,很与政府接轨的家事乃至延伸到一个国家的国事。

前天,老家来电话说有几个“穷亲戚”要到“济南府”上来玩玩,太太连头都没有抬的拒绝了,并告诉人家,“我们家明年有高考的孩子,请别来打扰我们了!”这是一个“高三”母亲最心底无助的心声。

不是我们不谙事理,不讲人情,我们的孩子目前确实需要特殊的对待,特殊的照顾,拒绝外来的一切纷扰与干涉。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好好学习。让孩子好好的按部就班的学习,让孩子很有作息时间的学习。

一切为了孩子!这个理由有时候我们跺着脚的呐喊,却又不时的怀疑质疑,一个家长所持有的态度,难道只有这样封闭一切外来因素才是我们孩子成长的历程吗?

今年单位有三个同事的孩子参加了“高考!”结果很不理想,我们没有感到庆幸,甚至感到揪心,如果明年我们的孩子考试的如何如何,自己都不敢想!

我和太太是中国几十万高考生其中的一对普通的家长,是“大众”所以我就敢断定一定有代表性,我们代表了中国70%考生家长的想法:矛盾+纠结+怀疑+坚定。

政府用应试教育的高考一年年筛选出许多落榜的学生。这让我想起,在烟台著名的生产苹果的地方,出口的苹果都是通过过筛子的方式,按大小尺寸筛选出等级苹果的,那些掉到筛子底下的苹果,就混入了当地的小商小贩手里,成为他们交易的对象。这些被不幸落下的苹果跟那些落榜的孩子有什么区别啊?

高等优质的学府,只属于一小部分学生,剩余的学生只能像那些不成尺寸的差等苹果混入了混杂的社会,想到那些因为学习不好而流放于社会的孩子,他们的目光曾经也是那么的清澈,那么的纯净,他们同样渴望进入高等的学府,但是,那扇大门不会对他们开放,四年完整的教育与他们擦肩而过。

于是,涌现了许多民办高校,走过程,跑马场,收取费用,自欺欺人。

而对于那些落榜的孩子,我们的政府,我们的专家,我们的家长,我们作为主体的学生们,他们自己也熟视无睹面对,就像汪洋里的一条船,摇摇欲坠谁也不会再说些什么?

而这个镜头就是灌输与孩子纯净心灵所认可的命运!“命运”的包袱让一个孩子过早的背负了很多脱离现实的无奈与无助。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我们的社会有失公平!但是,有应试教育的政策,我们无言以对。这是大环境,似乎谁也改变不了。

明年我的姑娘也要参加高考了,经历了一个忙碌的假期之后,我作为一个孩子的家长突然醒悟,如果孩子去不了“清华”,进不了“北大”,达不到“一本”的分数,我也不会责怪姑娘,我感觉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明事理的,她们这一代的悲哀就是局限在一个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成长的国家!抛弃应试教育的束缚,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就是胜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