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韩再芬:快乐小品有快乐没有文化?

标签:
小品大众文化阳春白雪文化水韩再芬小沈阳赵本山情感 |
分类: 元芳时评 |
全国人大代表韩再芬委员称不喜欢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小品:“我不喜欢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小品,不注重思想内涵。”坚守黄梅戏艺术阵地多年,一向“耐得住寂寞”的韩再芬终于发话了。昨天(4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韩再芬接受采访时这样表示。也有许多网友也同样支持韩再芬代表的言论。
众所周知,小品与影视大作或者纯文化的作品是有区别的,“品”,三个口垒一块,可能就只剩笑与说了。赵本山春晚的小品,不管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给许多观众尤其是北方的观众带来了至高无上的快乐。并且让许多观众由衷的捧腹大笑。现如今能有几件事儿,让你开怀大笑?
我们不妨先谈一下快乐。快乐本身就是一件很难朴捉的事情,现代人生活节奏以及竞争压力的逼迫,使许多人的神经似乎到达到崩溃的边缘。我们一直在倡导一种简单的幸福,就是在一种简单的背后,去体验真正能让人快乐的因子,但话容易,做起来很难。
马路边,一对卖报纸的老年夫妇,他们一天能多卖出一份报纸,他们脸上的笑容就那么容易的绽放。收废品的老者,能多收一些废品,他就开心的不得了,他们的文化不高,但是,对于简单幸福的理解,他们是那么容易满足。
我们因为生活好了,因为学历高了,因为工作舒坦了,但是我们却丢掉了快乐的意义,似乎在简单中已经很难达到一种简单就幸福的信号。
之所以,观众喜爱赵本山与小沈阳的小品,感到是一种快乐,还是源于赵本山的小品来源于生活,加工于生活,虽然,赵本山以及他的弟子们的文化水品不高,但是他们对于搞笑的天分,以及加工与生活底层的民间言语,这些大众文化基础很浓厚的民间文化,却有着丰富的表达与延伸,其实,包括国粹的京剧以及韩再芬老师专攻的黄梅戏,有许多演员也是来自民间,文化水平不高,全是经过老师的提携一个字、一句台词、手把手的传承,才有了某某大师所谓“领域与专业”的辉煌。
没有文化的人,不一定没有水平;有文化的人但也未必有水平。
有人不喜欢赵本山先生小品的朋友,说他的小品庸俗、低俗。说他们没有文化,他们认为真正的快乐,应是用知识包裹起来的类似于阳春白雪的“高端文化”。
所谓的高端文化,其实还是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也就是说一切为文化搭台的戏也都是生活的衍变。离开了生活的基础,那些空中楼阁式的文化,净是扯蛋。大众文化与学院派文化应该是不分家的。
韩再芬委员之所以说赵本山的小品有快乐而没有文化,她还是片面的感觉文化的深邃,应该理解为有积极内容的或者有艺术加工的创作,至于语言的诙谐那只是一种没有思想内涵的表现。
笔者不认同这种观念,不是炮轰韩再芬老师,笔者仅仅是作为一个反方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已。一切艺术都是服务于大众的,这是创作艺术,加工艺术的所谓的艺术家们的宗旨,如果你离开了这样的基本点,你也就离开了培养艺术的土壤--观众。
我们不应该否认或者忽视那些民间的艺人们,虽然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们对于民间艺术的理解,包括与大众一脉相通的相连,其本身就是一种对于艺术的共鸣。
笔者不反对阳春白雪式的文化,但是我知道,博大精深的艺术背后,一切艺术都是为大众服务的,离开了大众,也就失去了“艺术”二字的“艺”了。所以我们通常把民间的那些类似与“二人转”这样的传承者称为“艺人。”而非艺术家,包括“泥人张”这些都可以堪称为大师级的人物,我们统称为“民间艺人”是对他们对于艺术的最高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