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职场营生 |
“五一”预约参加了朋友之子文的婚姻,是文自己邀请的,开始很疑惑没有文之父母的落款,看在文的父母的份上,我还是预约而至。这桩被父母极力反对的婚事最终还是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但在婚礼上文的父母一直没有露面,让本来很热闹隆重的婚礼似乎少了什么?
文的父母都是高知家庭,从小就循规蹈矩的文被父母视做乖孩子的类型,大学毕业后,文进了一家省级广告公司做了一名策划师。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认识了现在的女朋友小欧。小欧是那种接受新鲜事物特快的女孩。喜欢泡吧、喝酒大大咧咧的像个男孩子的个性,而文说就是喜欢小欧的这一点,文喜欢的也是父母反对的,尤其是母亲最不能容忍这样的女孩到自己家里做自己的儿媳妇,并下最后的通牒:如果与小欧结婚,他们就权作没有自己这样的一个儿子,但是儿子一生乖巧的面孔,在自己的婚姻上却突然有了自己的新主张,并且与父母反目,既然老妈拒绝小欧,索性我们还不回家哪!于是他与小欧在外面租赁房子居住,孑然与父母分道扬镳。包括这样的隆重的婚礼都不在乎自己的父母是否亲临?看来作父母的还真的要和做儿女的好好探讨一下关于爱情与婚姻的问题。
也许,年轻人更注重过程的隆重,至于当时人将来的结果如何并不在乎,所以有好多遭到父母反对的婚姻,相反更出现了一些悲剧甚至壮烈的色彩,有了父母的反对,给并不浪漫的爱情注入了一笔厚重的见证,也给年轻人的爱情增添了值得珍惜的不易。
所有的人都能理解父母给予儿女的婚姻干涉的寄予与希翼,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婚事更是父母极其关注的人生大事,这些被父辈视作比自己还要大的事情,倾注了父母的毕生厚望,但未必有人去理解做儿女的对自己的婚姻物语的注解,这些看似简单的年轻人内心的狂热比火山还要狂热,对着外界干涉自己婚姻持不共戴天的心理逆反也就在所其中。尤其像文这样从小就比较听话的孩子,一旦遇到外力的吸引并且需要自己见解的主张,其内心的逆反很容易触发。
父母永远是对的!这也是婚姻的“潜规则”。因为父母的审美程度,以及对生活的感知,对婚姻长久幸福的理解,对未知幸福的判断,是做儿女永远也触摸不到的岁月历练。他们的幸福观是他们哪个年代的特定产物。他们有与自己儿女不同的婚姻目光也就不足为奇。
这些本来对于幸福筹码的理解一旦走到对立,我们也就不能用对否来定论孰是孰非,因为观点与立场的不同,所理解的婚姻态度也注定不一样,这也许就是父母永远反对儿女婚姻的主要原因。而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告诉我们,父母反对的有95%是准确的。但父母反对的婚姻幸福的也不在少数,因为这部分年轻人更珍惜今天来之不宜的婚姻。
而我们身边的婚姻,几乎都是被父母亲反对的声讨中结合的甚至是成长的,作为儿女我们能理解来自父母对于婚姻的不同声音:总是希望自己的儿女找到一个可靠、守信、财富的另一半,给将来的生活有所保障,但是金钱能买来快乐吗?经济能保障将来的婚姻的安牢吗?
儿女已经长大成人后的思想趋于独立追求个性。尤其是爱情与婚姻这个撞击心灵的问题,做父母的最上策的底线如果用建议化做一场硬性的干预,也许效果会更好,仅仅是用建议的形式把自己的想法说服与儿女,大可不必走入极端,逼迫儿女走自己策划的上上爱情路线,好则罢,不好也许也落一个埋怨,更何况现在的年轻人要求婚姻独立的思想不仅仅是形式与口号的主张,他们一旦付与行动,就表现出年轻人特有的张力。
既然孩子已经长大,他们也就有权利主宰自己的将来,笔者作为一个父亲的角色,看着日渐长大的女儿,感觉在婚姻与家庭上还是发扬一下民主的好。她们就应该有自己的幸福理解与追求,即使不幸福,也是一种对于人生的尝试与磨练,难道一条路走到黑就是幸福的话,那只是传统意义的幸福,而另一种幸福就是超出大众的非一般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