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父亲山曜是宛句令。山涛早年丧父,家境贫困,年少时有器量,独特不群。喜好《庄子》、《老子》,常隐身不显其才能。与嵇康、吕安有交情,后来遇到阮籍,建立了竹林之交而为竹林七贤,有了不必开口彼此就心领神会的默契。嵇康后来获罪,临刑前,对儿子嵇绍说:“有巨源在,你就不是孤儿。”
山涛40岁,初任郡主簿、功曹、上计掾。被推举为孝廉,州里召他任部河南从事。与石鉴住在一起,山涛夜里起来推醒石鉴说:“现在是什么时候还睡呀!你知道太傅称病是什么用意吗?”石鉴说:“宰相三次不上朝,就下诏书让他回家,你担什么心呢!”山涛说:“唉!石先生在战乱中会没有危险吗!”扔下符信就离去了。不到两年,果然有了曹爽之变,于是隐身不再参与世事。
与宣穆后是中表亲,因此见到景帝。景帝说:“吕望想做官吗?”命令司隶推举他为秀才,任郎中。传任骠骑将军王昶从事中郎。很久后,官拜赵国相,升任尚书吏部郎。文帝给山涛书信说:“你办事清廉高明,文雅的品行超出世人。考虑到你各种用品缺乏,今天送上钱20万、谷物200斛。”魏帝曾赐给景帝春服,景帝转赐给山涛。又因为母亲年老,一并赐给他藜杖一把。
晚年与尚书和逌交往,又和钟会、裴秀诚恳亲密相待。由于他俩居高官争权力,山涛心平气和处在他们当中,各得其所,而都没有遗憾。升任大将军从事中郎。钟会在蜀作乱,而文帝将西征。当时魏氏诸位王公都在邺,文帝对山涛说:“西边的事我自行解决,后方的事就全委托你了。”以本官代理行军司马,给亲兵500人,镇守邺。
咸熙初年,被封为新沓子。转任相国左长史,统管别管。当时皇帝因为山涛在乡闾有名望,命太子参拜他。皇帝以齐王司马攸继嗣景帝,又一向器重司马攸,曾问裴秀说:“大将军创建大业未能如愿,我仅继承了他身后的事罢了。因而立司马攸,将归功于兄长,可否?”裴秀认为不行,又以此事询问山涛。山涛回答说:“废长立少,违礼不祥。国家的安危,常由此而起。”太子人选于是确定。太子亲自拜谢山涛。武帝接受禅让后,让山涛为守大鸿胪,护送陈留王去邺。泰始初年,加授奉车都尉,进爵新沓伯。
羊祜执政,当时的人想排挤裴秀,山涛严正地维护他。因此违背了权臣的心意,出京任冀州刺史,加宁远将军。冀州风俗鄙薄,不相互推荐。山涛甄别选拔隐士及受屈者,搜求访问贤才,表扬征召30多人,都在当时出了名。人们开始崇尚贤能,风俗有了改变。转任北中郎将,督邺城防守事。入朝任侍中,改任尚书。因母亲年老辞职,诏书说:“你虽然把心思用在孝敬上,但职务有上下之分,早晚又医药不断,应当割舍亲情,使一心为公之风兴盛。”山涛一心请求辞职,数十次上表,很长时间才被接受。授为议郎,皇帝因为山涛清廉俭朴难以供养,特地给他每天供给的凭证,加赐床帐席褥。礼节俸禄又高又重,当时没人能比。
后来任太常卿,因为有病不赴任。母亲去世,回到家乡。山涛年过60岁,服丧超过礼制,背土成坟,亲手种下松柏。诏书说:“与我共同完成教化的,是统治众人的官职。如今风俗衰败,人心动荡,应该申明好恶,怎能用退让来压抑自己。山太常虽然还在服丧,人情难于违背,但如今事多,岂能顺遂他的心愿呢!任命山涛为吏部尚书。”山涛以丧事疾病为由推辞,上表言辞恳切。遇元皇后去世,才乘车回到洛阳。由于诏令的逼迫,自己才就职。先后选用官吏,遍及朝廷内外,而都任用有才之人。
咸宁初年,转任太子少傅,加散骑常侍;任尚书仆射,加侍中,兼管吏部。以年老有病为由坚决推辞,上表陈述病情。上表几十次,很久不赴任,被左丞白褒奏劾。皇帝说:“山涛说自己有病,是我没听从他罢了。让山涛安坐执掌官吏铨选就是了,何必在乎上下呢!不要问罪。”山涛自己心中不安,上表谢罪说:“古代的王道,讲究的是正直。陛下不能因为一个老臣而加以偏私,我又有什么心情屡次面对日月呢。请求按照上表所说的,以申明典章法制。”皇帝再次下诏说:“白褒弹劾你很是荒谬,我之所以不立即推究他,是因为不愿意让不吉利的事长扬罢了。你的心胸,怎能介意此事!应该赴任,让奏章不再出现。”山涛坚决退让,乘着为堂弟媳妇发丧,就回到外宅。诏书说:“山仆射近日暂时出行,接着因为稍有病痛没能回来,这不是我对待贤臣的心意。派遣丞掾奉诏宣读旨意,如果是体力没有康复的话,就用车接他回官舍。”山涛推辞不掉,开始就任理政。
山涛再次任铨选官吏的职务十多年,每一官缺员,就擬定几个人,诏书有了意向,然后公开奏报,顺着皇帝的心意决定用人的先后。因此皇帝所任用的人,有的不是首先被举荐的人,众人心中不清楚,认为山涛选人轻重任意。有人到皇帝那里说他的坏话,因此皇帝下手诏告诫山涛说:“用人惟才,不遗漏疏远贫贱的人,天下就太平了。”而山涛仍然那样做,一年之后大家的埋怨才平息。山涛奏请甄别选拔的奏章,各自立了题目,当时称《山公启事》。
山涛在朝做官任要职,晚年遇上后党专权,不想任用杨氏,山涛多次劝谏,皇帝虽然明白却不能改。后来因为年老体衰病重,上疏告退说:“我年近80岁,每天在保命,如果稍有精力,我岂会在这圣明的时代不出力。被年老所迫,不再任职。如今四海休养生息,天下思慕教化,使他们清静,百姓自然归于正道。只要崇尚风俗教化来敦促他们而已,陛下还有什么事可做。我耳聋眼花,不能自励。君臣父子,没必要掩饰,因此陈述我的想法,乞求听从我的请求。”于是脱下官服,上交印绶。诏书说:“天下事多,加上吴国刚被平定,百事草创,应当共同尽心推行教化。你不记以往而因小病请求退职,难道是我所期待的!我尚且在等待贤臣,不能百事不管,你怎能不委屈自己而效力呢!应当推崇至公,不要再上表请求告退。”
山涛苦苦上表请求退休,诏书又不许。尚书令卫瓘上奏:“山涛因为小病,长期不就职。皇上频频下手诏,仍不听从。臣认为这是没有节操,违背了一心为公之义。如果真是病重,也不宜身居高位。可以免去山涛的官职。”下诏书给卫瓘说:“山涛德行一向为朝廷所重,而常深切地退让,十分恳切。因此接连有诏书,务必改变他的想法,来辅佐朝廷。主事的人既不弄清诏书旨意,反而深加诋毁,损害了崇敬贤人的风气,从而加重了我没有美德的名声,怎么向远近示范呢!”山涛不得已,又上任理事。
太康初年,升任右仆射,加光禄大夫,侍中、掌管铨选的职位依旧。山涛因为年老有病坚决推辞,皇帝下手诏说:“你以道德成为世人的楷模,况且从先帝起就欣赏你远大的志向。我将仰仗你来使风俗清明,为什么想远离朝政,而仅使自己的志向高洁呢!我至诚之心情难道还不足以让你明白吗,为什么还要推辞呢。应当及时奋发,满足期望。你不收回推辞之心,我不能安卧。”山涛又上表坚决推辞,不允许。
吴国平定后,皇帝下诏书停止军役,以示天下太平,州郡全部撤去军队,大郡设置100名武吏,小郡50人。皇帝曾在宣武场讲武,山涛当时有病,下诏书让他乘轿子跟从。于是与卢钦议论用兵之道,认为不该撤去州郡的武备,他的言论很精当。当时都认为山涛不学孙膑、吴起,而暗中与他们相合。皇帝称赞他说:“这是天下名言。”然而不被采纳。永宁之后,屡次发生战乱,盗贼突起,郡国都因为没有武备而不能抵御,天下由此大乱,正如山涛所说的那样。
后来任司徒,山涛又坚决推让。诏书说:“你德高望重,是朝中有名望的元老,因此授予你宰相的高位,而过于退让,以至于反复多次,确实令人难过。你应该始终效力于朝政,辅佐我。”山涛又上表说:“我为本朝服务30多年,最终没能对发扬教化做出丝毫贡献。陛下无限地偏向我,授我三司的职位。我听说德薄官高,能力小担重任,上有不能胜任而败坏国事的凶险,下会给家族带来灾祸。愿陛下赐我几代之恩,乞求让我告老还乡。”诏书说:“你辅助朝政,安定皇室,匡佐的功勋,是我所依赖的。司徒这个职位,实际上掌管国家教化,因此敬授予你,来满足大家的期望。怎能用退让来压抑贬损自己呢!”下令不再让他上奏章后,派人在山涛病榻上加授印章绥带。山涛说:“快死了的人,怎么能玷污官府呢!”带病乘车回家。在太康四年去世,时年79岁。下诏赐他高贵棺木、朝服一套、衣一套、钱50万、布百匹,作丧事之用,下策书追赠他为司徒,赐蜜印紫绶,待中貂蝉,新沓伯蜜印青朱绶,用太牢祭祀,谥号康。将要下葬,赐钱40万、布百匹。左长史范晷等人对皇上说:“山涛的旧宅第有十间房,子孙住不下。”皇帝为之建造房屋。
起初,山涛是平民,家中贫困,对妻子韩氏说:“忍而饥寒,我以后将做三公,不知道你能否当公夫人!”荣华富贵以后,忠诚谨慎俭约,虽然爵位如同诸侯,然而没有纳妾。俸禄赏赐,散发给了亲朋故旧。
起初,陈郡人袁毅曾任鬲令,贪污而且贿赂公卿,以此求得虚名,也送给山涛100斤丝,山涛不愿异于时人,接受了丝而收藏在阁楼上。后来袁毅的事败露,被押入槛车交付廷尉,凡是接受贿赂的人,都受到追究。山涛便取出丝交给官吏,多年的尘埃堆积,印封都没开启。
山涛喝酒喝到八斗方醉,皇帝想试试他,准备了八斗酒让他喝,而暗中又增添他的酒,山涛喝到自己的极量就不再喝了。有五个儿子:山该、山淳、山允、山谟、山简。
(摘自《二十四史全译·晋书》卷43,列传第13,页981-98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