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娃娃鱼
娃娃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375
  • 关注人气:33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雪蓑与李开先

(2012-08-19 14:08:09)
标签:

杂谈

雪蓑与李开先

选自: 秩庐 新浪博客

雪蓑,亦号雪蓑子,本名苏洲,明代嘉靖年间齐鲁大书法家,河南杞县人。因常在其书画作品后嵌以“昌雪披蓑”四个字的手押,故以雪蓑为号。

  雪蓑在明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多才多艺,“琴棋书画,皆可居海内第一流”,能歌吴曲、善诗赋,还能炮制药材,行医看病,喜欢“搭配古董”,在文人名士中享有威望。

  他浪迹江湖,性情怪诞,狂放不羁,好剧饮。醉后坦臂大叫,嘲骂王公,旁若无人。他云游四海,如“瑶天笙鹤,居不爱一物,行不持一钱!”寄情山水间,可谓“一蓑烟雨任平生”。

 雪蓑之所以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是因为他的才气,他的为人,颇得明代大文豪李开先的推崇,李开先亲自为其撰写《雪蓑道人传》,书中说“醉后高歌起舞,更有风韵,只是玩世不恭,人难亲近耳”。尤其对他的书法大加赞赏,曾写长文加以评价:“笔振雄风,理趣深长,初若放狂涉怪,细目之则敛锷藏锋,微妙难名,变化莫测,乃神之所为,非力之可与也。”草书“大至盈文,笔势飞动,见着警谓颠素复出。”以至于人们把他比做唐代的张旭,怀素,盖亦当之无愧。

在李开先家居住期间,雪蓑与李开先常于胡山中麓的读书处共研词曲。雪蓑的爱好广泛,且样样精通,禅宗偈语,道家真言,信手拈来,典故神话,出处有考,诗歌词赋,一挥而就。李开先名作《宝剑记》的序就是雪蓑为其所作,序中有:天之生才,及才之在人,各有所适。夫既不得显施,譬之千里之马,而困槽枥之下,其志常在奋报也,不得不啮足而悲鸣。由此可见雪蓑与李开先的友谊之深厚,寥寥数语即表达了雪蓑为其老友生不逢时,才不尽用的遗憾之情。
    雪蓑在章丘期间与李开先遍历境内山川,因此很多名胜古迹旁留有雪蓑的墨迹,明嘉靖年间,雪蓑与李开先游至章丘官庄乡南的赵八洞,二人在洞内遍观石壁上的元代造像后,站在洞口,雪蓑抬头向上望去,洞上方十数米处的一处小洞如一轮圆月挂在洞内,雪蓑有感而发,于是在洞口题写了“通天透地”四个大字。

 

 

 

 

 

 

 

 

 

 

雪蓑,亦号雪蓑子,本名苏洲,明代嘉靖年间齐鲁大书法家,河南杞县人。因常在其书画作品后嵌以“昌雪披蓑”四个字的手押,故以雪蓑为号。

  雪蓑在明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多才多艺,“琴棋书画,皆可居海内第一流”,能歌吴曲、善诗赋,还能炮制药材,行医看病,喜欢“搭配古董”,在文人名士中享有威望。

  他浪迹江湖,性情怪诞,狂放不羁,好剧饮。醉后坦臂大叫,嘲骂王公,旁若无人。他云游四海,如“瑶天笙鹤,居不爱一物,行不持一钱!”寄情山水间,可谓“一蓑烟雨任平生”。

 

  雪蓑当时被称为“怪杰”。他的文章怪,浅俗清新,却类同禅宗偈语,富有哲理;他的词怪,曾作《风入松》词八十一阙,“谲怪离奇,皆非人间语”;他的诗怪且奇,如《山居吟》:“野宿石床类洞天,斗笠脱放海东边。夜深熟睡白云起,莫管龙来榻下眠。”其他如书于“远山居”的诗联:“侧首听天外,垂手悬云间”;书于沂山的诗联,“山静凝神气,泉高识道源”,以及临朐老龙湾的“天下明护阴阳剑,鬼斧凿开混沌池”等,想象奇特,构思大胆,写景寄禅,若没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大彻大悟的禅机妙道,岂能达此洒脱超然的人生境界?他的书法尤其怪。有时手脚并用,惊世骇俗。

  他的行为更怪。古莱芜八景之一的棋山上有个“雪蓑洞”。雪蓑曾在此居住修炼仙道,行踪无迹。明万历年间,棋山观村西盖起庙宇后,决定立个碑,村人请来各地书法高手,商议写碑之事,此时见一白胡子老头,脚穿草鞋,腰系草绳,来到他们之间,很讨人嫌地问三问四。书法工匠们不耐烦地反问:莫非你还想写吗?老头竟脱去草鞋,以脚拭墨,舞出了“玄之又玄”四个草字,之后穿上草鞋转身几步就不见了。众人万分惊讶之余,方知他就是住在雪蓑洞里的雪蓑。这“玄之又玄”碑,又名“雪蓑碑”。据考立于明嘉靖三十七年,高3.13米、宽1.18米,仅一个“之”字就长达2.62米,“玄之又玄”语出老子的《道德经》,这四字既表达了雪蓑身属道家的宇宙观,又展现了道人狂放不羁的性格。有诗为证:客言玄之又玄时,仙人云深无觅处。

  章丘百脉泉中的“龙泉寺”据说原来叫“隆泉寺”,是雪蓑给改的名,明嘉靖年间,要重修隆泉寺,李开先与其亲家康迪吉请雪蓑题写寺匾、楹联,可雪蓑是个“酒仙”,醉意朦胧中,提笔就写,不意将第一个“隆”字错写成“龙”,别人提出来,他装聋作哑,并无改写之意,自此将错就错,变成了“龙泉寺”,有人则说,雪蓑早就认为“隆”字不妥,故装醉而书,倒也符合雪蓑性情。

  据《续修莱芜县志》卷三十七《金石志》记载:莱城张家洼办事处港里村龙王庙内所珍藏的一座颇有名气的明代“龙”字碑,高1.6米,宽0.6米,为雪蓑所书。当时港里村一带,人烟稀少,洪涝灾害连年不断,为祈求龙王保佑,村民自发筹资塑神建庙,知名人士刘元翰恳请好友雪蓑题写碑文,并让人将墨汁磨好后倒入瓦盆里,当人们将瓦盆捧至石碑旁时,只见身披蓑衣,赤着双脚的雪蓑走上前来,一脚踏进去一搅和,提脚运力,便在石碑上踹上了一个狂草大字“龙”,但见那“龙”字雄浑苍劲,古朴刚毅,气骨傲然。在场的无不被这绝妙的脚书技艺惊得目瞪口呆,当人们再向他献上毛笔时,雪蓑并不去接,而是从地上捡起了一根豆茬,用手一撸,蘸着墨汁在碑额上写下了“大明刘元翰书”,刘见状慌忙向雪蓑作揖施礼:“愚弟元翰岂敢贪天下之功?”雪蓑只向刘摆了摆手,一言未发,甩袖而去。

 

  道人自有道法,道人自有道观。雪蓑道人静则入道观,动则进山林。故很多千年道观、寺庙都与雪蓑结下了不解之缘。章丘的梵王宫金字匾额“龙泉古刹”和楹联“台榭屯阴翡翠半涵兜率殿,池涛漾玉水云深锁梵王宫。”还有明水大街真武庙匾额“金阙化身”以及楹联:“足蹑龟蛇广千万亿分身形化”“手搏日月周七十二慧眼遥看”。都出自雪蓑之手,可惜这些匾牌至今已荡然无存。

  幸好济南市最为悠久的千年道观“长春观”和最大的千年巨观“华阳宫”的金字匾额至今还保留着雪蓑的字迹。

 

  雪蓑或许深知动静之道与延年益寿的关系,常言道:笔之寿以日计,墨之寿以月计,纸之寿以年计,石之寿以世计,所以他在山野间留下了大量的字迹,从章丘赵八洞的“通天通地”到青州云门山的“超尘离梦”“鬼斧神功”。从临朐老龙湾的“铸剑池”到莱城仙人山4.2米高的“溪”字碑,他足迹踏遍了齐鲁的山山水水,而他常去的章丘、济南、临朐、青州、平阴、莱芜、邹平等地多有其墨迹传世。

  雪蓑之所以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是因为他的才气,他的为人,颇得明代大文豪李开先的推崇,李开先亲自为其撰写《雪蓑道人传》,书中说“醉后高歌起舞,更有风韵,只是玩世不恭,人难亲近耳”。尤其对他的书法大加赞赏,曾写长文加以评价:“笔振雄风,理趣深长,初若放狂涉怪,细目之则敛锷藏锋,微妙难名,变化莫测,乃神之所为,非力之可与也。”草书“大至盈文,笔势飞动,见着警谓颠素复出。”以至于人们把他比做唐代的张旭,怀素,盖亦当之无愧。甚至连文学巨匠蒲松龄也在《聊斋志异》中把雪蓑塑造成《颠道人》这一文学形象,可见雪蓑对后世的影响之大。

 

  雪蓑的题字世代视为珍宝。章丘博物馆,青州博物馆藏有其作品,幸甚幸甚。

好个诗意的雪蓑,

好个怪异的雪蓑,

好个狂放的雪蓑,

好个神秘的雪蓑。

   此刻,雪蓑好象身披蓑衣,脚穿草鞋,腰系草绳,开怀畅饮,歌之笑之,舞之蹈之--------向我们走来。

 

 

奇人雪蓑的济南踪迹


                                 奇人雪蓑,扑朔迷离的身世
    雪蓑子,明代中期的文坛奇人,姓苏名洲,约生於明代成化末年,卒年不详。其曾用号雪蓑子、雪蓑道人、雪蓑渔者、六和狂士、江南弄客、牧鸥主人等,世人多称其为雪蓑。《山东通志》、《青州府志》、《泰安府志》、《莱芜县志》、《章丘县志》虽对其人均有记载,但有关他身世的具体情况,当时的这些史料中都没有给出明确记述,一直是个未解的谜。《青州府志》记其:“不知何许人,浪游东土”;明万历年间泰安进士宋焘亦记曰:“雪蓑老,不知何许人,亦不知其姓氏”;
    嘉靖年间雪蓑云游至章丘,与章丘名士李开先交往甚密,并常年住在李开先家,然李开先亦言:“问其家世,则秘不以告”。明代章丘名士李开先后来为其著《雪蓑道人传》,其中有载:“原河南杞县人,徙居唐县,伯父名百当,以卖酒为业,雪蓑年方十一二,随之度日。肆中偶有一人醉卧而毙,告于所司,上下使用,遂困穷逃散,雪蓑亦落落无所依”。以上所述也许是李开先在与雪蓑平时交谈中通过只言片语而了解到的,不过这也算是史料中对雪蓑较为详细的记述了。
    然而《雪蓑道人传》中的记载也曾让世人有过疑惑,当时的人曾经就雪蓑的相貌言语产生疑惑,如《青州府志》记曰:“人以其言貌似吴人,问之曰:‘吴人耶?’,曰:‘是’。‘苏州人耶?’,曰‘是’”。通过他的名字“苏州”以及某些书画的落款“六和居士”、“五湖散人”、“江南弄客”等信息,以及历城龙洞“菩蒂碑”中有“渔父草履缓尔出江干”句等,感觉雪蓑应该是江南人士。如今,虽有疑惑但雪蓑存世的资料很少,其身世情况更难给出定论,因李开先与其“与之交厚,独得其实”,故只能从李开先所著的《雪蓑道人传》中去一窥其究竟。
                          桀骜的性格成就雪蓑洒逸的书法
    雪蓑非僧非道,但常以“雪蓑道人”为号,这也许和其常年云游四海有关。雪蓑的性格不驯,从《雪蓑道人传》中的记载就能看出:“乃一狂妄简傲人”,“见人长揖不拜,即据上坐,虽王公长老亦不相让”,“高洁不染尘埃,疏放难拘礼法”,《青州府志》亦记曰:“醉辄箕踞,嘲笃王公”。《康熙莱芜县志》记曰:“性嗜酒,酒酣以往,披发歌啸,旁若无人”。他这种与常人异的性格也许与其不幸的身世和流离的经历有关。
    按《雪蓑道人传》述,雪蓑因其伯父的酒馆发生变故而“困穷逃散,雪蓑亦落落无所依”,故雪蓑开始了四海漂泊的生活,因此他有机会游历了大好河山。雪蓑在山东地区曾到过济南,莱芜,青州等处,并在这些地方留下大量的墨迹文章。这其中又以章丘地区最多,今章丘百脉泉公园内有一奇石,上刻狂草所书就的四个大字:玄之又玄,此四字即雪蓑所书,原碑立于莱芜城东南的棋山之上。百脉泉公园内的这块刻石乃仿棋山之碑所立。莱芜进士张严在《重修棋山观募缘引》一文中评“玄之又玄”碑时曰:“隆嘉间雪蓑子游息于此,大书于碣,以为笔,笔势如蛟龙腾上,观者谓非仙不能,是观之碑,乃蓑仙真迹”。宋焘更是将雪蓑书写此碑时的情景记录于书,书载:“又在棋天观书‘玄之又玄’四字,故脱一点,书在石壁高处,扎木为梯乃可至,即下梯,佯警曰:误落一点,可如何?自取头上葛巾,扭结如绳,浸于墨中,大呼,取巾往石壁一抛,遂点字上,更有丰神,人始骇其非常人”。由此可见雪蓑桀骜不训,超乎常人的性格。书法艺术中,雪蓑最擅长的就是狂草,《山东通志》与《青州府志》均记曰:“善草书,喜作方丈外大书,浓沈数斛,信手飞步,攸忽而成,矫健有势”。清康熙《莱芜县志》与《泰安府志》均记曰“浑毫淋漓,奇宕如老干怪虬,苍古逼人,今邑中多珍其墨迹”。
    章丘百脉泉内的龙泉寺山门上“龙泉古刹”的匾额,寺内大殿的匾额[梵王宫]及两旁楹联“台榭屯阴,翡翠半涵兜率殿;池涛漾玉,水云深锁梵王宫”均为雪蓑所书,更见其深厚功力。
在济期间,与李开先的深厚情谊
    雪蓑在章丘期间与李开先交好,曾在李府内常住,与李开先赋词弹唱,潇洒生活。山东境内的雪蓑题刻遗存最为集中的地方就是李开先的祖茔,墓园内的题刻多为雪蓑所书。走进墓园迎面是一座石坊,其横额题有雪蓑题书的魏碑正楷四字“李氏先茔”;石坊左右立柱上刻两联行书“漫漫长夜何时旦、瑟瑟高松不纪年”亦为其书;墓园内的李开先墓早年被打开,墓内门楣的横石上镌刻有:“生封死葬”四个大字,四个字气势如宏,也为雪蓑书写。从以上三处墨迹可看出,雪蓑的书法不独工于一体,但每一种书法皆有特色。雪蓑的书法极具个性,好友李开先在《雪蓑道人传》中评价:“可居海内第一流”,在《雪蓑千文序前》一文中评其书法曰“矜度出尘,如瑶天笙鹤,笔阵雄健,理趣深长,初若放狂涉怪,细目之则敛锷藏锋,微妙难名,变化莫测,乃神之所为,非力之可与也。故曰:神而明之,岂古今所能拘哉”。可见李开先对其的书法造诣是相当的推崇。

[转载]【随笔文章】奇人雪蓑的济南踪迹
                         李开先墓内的雪蓑题刻
   李开先家居住期间,雪蓑与李开先常于胡山中麓的读书处共研词曲。雪蓑的爱好广泛,且样样精通,禅宗偈语,道家真言,信手拈来,典故神话,出处有考,诗歌词赋,一挥而就。李开先名作《宝剑记》的序就是雪蓑为其所作,序中有:天之生才,及才之在人,各有所适。夫既不得显施,譬之千里之马,而困槽枥之下,其志常在奋报也,不得不啮足而悲鸣。由此可见雪蓑与李开先的友谊之深厚,寥寥数语即表达了雪蓑为其老友生不逢时,才不尽用的遗憾之情。
    雪蓑在章丘期间与李开先遍历境内山川,因此很多名胜古迹旁留有雪蓑的墨迹,明嘉靖年间,雪蓑与李开先游至章丘官庄乡南的赵八洞,二人在洞内遍观石壁上的元代造像后,站在洞口,雪蓑抬头向上望去,洞上方十数米处的一处小洞如一轮圆月挂在洞内,雪蓑有感而发,于是在洞口题写了“通天透地”四个大字。

[转载]【随笔文章】奇人雪蓑的济南踪迹
                    赵八洞内的“通天透地”石刻
    嘉靖三十年,雪蓑同李开先,张一厚等人同游了今历下的龙洞佛峪。数人钻洞赏佛,尽览漫山花景,品评山野清泉,畅然间雪蓑兴致大发,题笔撰文,述景研佛并由李开先书丹成《龙洞记游碑》,亦称“菩蒂碑”。此碑雪蓑在碑末的落款:“五湖散人兼三十六洞天牧鹤使者雪蓑子苏洲”。今此碑倒卧于龙洞寿圣院遗址内。

[转载]【随笔文章】奇人雪蓑的济南踪迹
                  至今保存在寿圣院遗址内的《龙洞记游碑》
    嘉靖四十年,雪蓑云游至外地,在回章丘时途经平阴县,适逢“本县大留村民张守蒙妻张氏今庠生张铤毋”发愿重修平阴东岳庙,平阴官民得知雪蓑在境,遂求其作文以记盛举颠末,雪蓑在观其庙宇新貌后,提笔成文,并在文末落款“七十三洞天使者受登符节雪衰道人”。今此碑存于平阴县文庙内,这是平阴县迄今发现的唯一一方雪蓑题书的石刻。而从时间看,此碑亦是雪蓑在济南留下的最后一处遗迹了。
 [转载]【随笔文章】奇人雪蓑的济南踪迹

                   今在平阴文庙内的“重修东岳庙碑记”

 

 

雪蓑与“玄之又玄”碑

雪蓑,名苏洲,无字,自号雪蓑、雪蓑道人、雪蓑渔者、八都散人、五湖散人兼三十六洞牧鹤使者,明代河南杞县人。年少时移居山东曹县,随其伯父卖酒为生,后因官司逃散,当时才11岁。从此浪迹江湖,四海为家。他极为聪颖,学无不会,每学必精,作字、弹琴、蹴鞠、唱歌均首屈一指。曾游历巴中。嘉靖、隆庆年间游访历下、章丘,与李开先交游,来往于淄川、益都,被人们视为“神仙”。曾自作诗“雪里披蓑,寒动一天星斗;云间补衲,暖回大地阳春”,擅长写大字,字迹龙蛇飞舞。莱芜、历城、章丘均有其碑刻。他多才多艺,尤以书法见长。雪蓑书法俊逸洒脱,或笔走龙蛇,或轻若蝉翼,或重若卷云,疏狂不羁,不拘一格。yishujia.findart.com.cn

人们在棋山观村西盖起庙宇后,决定立碑,便先请来几位先生研究写碑文。正在商议之时,有个脚穿草鞋,腰系草绳老头来了。他在先生们之间串来串去,并一再询问干什么。先生们不耐烦地回答道:“写碑”,并讽刺他说:“你转来转去,莫非你还想写吗?”老头回答:“我写也可以,若不行,可以擦了另写。”众先生见他真要写,想出出他丑,便同意了。只见那老头脱去鞋子,用脚丫沾了墨,舞了几下写出“玄之又玄”四个大字。他特意把“之”字提到右上方先行下笔,“之”字一点状若龙头,一捺延伸下行11市尺,如神龙掉尾,似神来之笔。“玄又玄”三字置在“之”字长捺之左,布局豪放,别具一格。写完后,穿上鞋转身就走,几步以后就不见了。众先生不屑一顾表情渐渐变得目瞪口呆,一句话也也说不出来了。“莫非此人就是雪蓑吗?他曾住在雪蓑洞中。”待众先生回过神来,纷纷如是议论着。yishujia.findart.com.cn

到了立碑时候,众人犯了难。怎么个立法,谁也拿不出好主意。先前立碑都是小碑,像这样巨型大碑,从来没有立过,碑座近1米高,碑身3. 13米高,宽1. 18米,还有碑帽1米多高,合计5米多高,重约上万斤,靠人工如何立得起来呢?众人正在发愁之时,穿着破烂老头又来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地说:“我是没有办法了,已经土埋到脖子。”一连重复了几遍,转眼间老头又不见了。人们在思索老头说话用意,不由得转忧为喜,何不用屯土办法来立碑呢?于是边屯土边竖立,终于把碑立了起来,并安全加上了碑帽。

 

 

雪蓑道人传
                            --------李开先  



雪蓑者,乃一狂妄简傲人,谓之道人则非也.心实无他,而恶之

者则以为有意.见人长揖不拜,即据上坐,虽王公长老亦不让.士人

以其喜施舍,疑为贵骄公子;善染翰、疑为中书舍人;知音律、能蹴踘,

疑为飘风子弟.问其家世,则秘不以告,而疑者转深,讥者益重.予

与之交厚,独得其实,为之传其大略,予以释疑解嘲云.雪蓑姓苏名

洲, 无字,号雪蓑道人.每大书及诗词后作冒雪披蓑手押(图三),
http://img.china315.cn/ery7/dfdf/erdf/1550/14219622524548bc857b63c.jpg

奇古骇观。原河南杞县人,徙居唐县.伯父名百当,以卖酒为业。雪

蓑年方十一二,随之度日,肆中偶有一人醉卧而毙,告于所司,上下

使用,遂困穷逃散,雪蓑亦落落无所依.恃其颖性,学一事则精一事,

而字书。弹琴、蹴踘、歌唱皆可居海内第一流.作半笔片纸小画,亦

差可人意。后极口谈内外事,津津涎唾俱出. 自负有独得处,是亦狂

妄之一端。但见人或病贫者,即施药出财以救济之.尝被人连累,监

禁七八月,得释,则拱手别去,不出一怨言.人有悔慢之者,亦不校

也.所作多生硬奇怪,或杂里中常谈,或出方外异语.以其入小学读

书,止数月即弃而云游,足迹且半天下,高洁不染尘埃,疏放难拘礼

法.善搭配古董,和制药材.戏谑调笑,有足动人者,人多馈之衣服

及钱物,旋即散之,朝不复为暮计,况暖预为寒忧耶?醉后高歌起舞,

更有风韵.只是玩世不恭,人难亲近耳.古谓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谚谓有一长别有一长之毛病.雪蓑有四长,宜其病多,往往得罪于人

也。予尝断之曰:“虽涉狂妄简傲,终是异人也。较之丧心夹脑者,
则大有间矣”。年今七十又四,久不东游,未知无恙否?传之作,意

欲存其人,不但释疑解嘲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