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稍,李定

(2012-03-07 15:13:13)
标签:

杂谈

  张稍与李定

【诗文】:

渔翁舟泊东海边,樵夫家住西山里。

两人活计山水中,东西路隔万千里。

忽然一日来相逢,满头短发皆蓬松。

盘桓坐到日灼午,互相话说情何浓。

一云深山有大木,中有猛虎吃人肉。

不如平原采短薪,无虑无忧更无辱。

一云江水有巨鳞,滔天波浪惊刹人。

不如芦花水清浅,波涛不作无怨心。

吾今与汝要知止,凡事中间要谨始。

生意宜从稳处求,莫入高山与深水。



 

  张稍李定乃是长安城外,泾河岸边的两个“贤人“,赵稍乃渔翁,李定为樵子。这二人实则是进士不第,只能退而求其次:打鱼,砍柴。人称能识字的山人。这日二人各自货了鱼,卖了柴,于小酒馆里吃了点酒后,提着酒壶边在泾河边散步边聊天。估计二人都喝high了。张稍(渔翁)道:
  
  “李兄,我想那争名的,因名丧体;夺利的,为利亡身;受爵的,抱虎而眠;承恩的,袖蛇而去。算起来,还不如我们水秀山青,逍遥自在,甘淡薄,随缘而过。”
  
  李定却接口道:
  “张兄说得有理。但只是你那水秀,不如我的山青。” 
  
  张稍的重点只是在于贬那些为名为利忙碌的世人,并表扬自己和李定的淡泊名利。李定却偷换了重点,将谈话的重点转为渔樵二人谁的职业更好。于是,接下来二人的对话就变为了围绕是“山青不如水秀“还是“水秀不如山青“的辩论。这场辩论完全由词,和诗歌组成;而且相当有章法。比如,张稍用“蝶恋花“,李定也用“蝶恋花“做答。渔翁用“鹧鸪天“,樵夫也用“鹧鸪天”反驳。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一场辩论共用了十支曲子,四首诗歌。谁叫他们是“能识字的山人““不登科的进士“呢。辩论内容首先从工作环境开始,然后比较工作收入,假日时光(且称为“工作福利” 吧), 其间“老妻稚子“都曾在诗文中出场帮衬;渔翁还两番以自己的职业与在朝为官之人比较 。 最后渔樵二人各以七言排律一首做总结陈词。也许这二人成天价跟树林子做街坊,跟鸥鹭打邻居,也没个人卖卖满肚子的文章,趁此机会正好“JUAI“文。这倒也罢了。
  
  二人行到分路处,该说再见了。此处最有意思:
  
  张稍道:“李兄呵,途中保重!上山仔细看虎。假若有些凶险,正是明日街头少故人!”
  
  李定的反应如下:
  
  李定闻言,大怒道:“你这厮惫懒!好朋友也替得生死,你怎么咒我?我若遇虎遭害,你必遇浪翻江!”
   
  读到此处,不由得笑倒!“JUAI”文的目的还是为了说自己好。最后至于互相诅咒,似乎不大容易当成渔翁和樵夫的调侃。再往下读:
  
  张稍信心满满地说他永世也不会翻船,并且自己捧的是铁饭碗:
  
  “你是不晓得。这长安城里,西门街上,有一个卖卦的先生。我每日送他一尾金色鲤,他就与我袖传一课,依方位,百下百着。今日我又去买卦,他教我在泾河湾头东边下网,西岸抛钓,定获满载鱼虾而归。”
  
  迷底到此揭晓。两个文人的一番斗嘴,引出张稍炫耀,而泄漏天机。张稍一番言语被泾河水府巡水的夜叉听了去报知龙王,龙王与袁守诚打赌,改了下雨时辰,克扣点数,犯了天条。之后的事情就无须赘言了。总之是唐太宗死了,又活了;有了刘全进瓜,建造相国寺,择人西去取经。
  
  一场渔樵问答,原来是两个文人的一番矫情斗嘴。还引发一好大一场祸事。
  
  渔翁,樵夫都是一向极好的职业。中国文学里的隐士们通常都操此两门职业,文人们诗文里也常常出现此这两门职业。看来读书做官之外,中国文人最想当的就是渔翁和樵夫了。“第二选择“永远也赶不上第一选择,永远都在waiting list上。
  
  做渔翁和樵夫的时候,想的是第一选择,“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当官的时候,想的还是第一选择,不过口里说说第二选择“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实在无法做了渔翁樵夫,仍旧心心念念想着那做官出仕;自我按摩的最好方法就是用第二选择把第一选择“比“下去。“比“,一向是有力的武器;唯有“对比”才能衬出自己观点的优越。不过“比“确实也比较危险,一则大部的比较都是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反而将自己的短处暴露。
  
  选自   西游记
 
 
 
中正儿八经的写到文人只有一处。当然,玉帝手下的天师大臣也应算入其中,不过笔墨不多,也没有注明他们的出处。而这一处实打实地写了两个读书人: 张稍,李定。二人出现在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邵雍、富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