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写的一篇文章,写完后姚明同志的上海队收到了五连胜,加索尔在今晨的湖人对小牛比赛中受伤,1980年出生的人们,就这样纠结着、起伏着向自己梦想的目标迈进。
十年天地两茫茫,十年爱恨堪断肠,十年意气风飞扬。每个人的生命大抵会这样经过最初的三十年,在这漫长的三十年中,修身齐家的心愿恐怕于心已足。于是“三十而立”的理论确立,可能也就来源于此。个人生活渐趋稳定之后对于事业的追求和成就,应该生发在这样的年龄。我们这一代1980年生人的,也将在这一年步入三十岁的行列。究竟应该怎样继续自己的追求,所有进入三十岁年龄段的人都会纠结于斯。
我一直觉得,1980年出生的人,所伴随的关键词语应该是“纠结”。这一年出生的人生肖是猴,按中国传统说法,与生俱来带有不安定性,渴求创造、革新的欲望之强,太多人都要望其项背。而按照年份来看,中国这一年出生的人恰好处在两个对时代拥有决定性改变的群体之间,于是尴尬与纠结自然生出许多变化。1980年之前,70年代出生的人在具备成熟的理解判断能力之后经历了中国最为震撼的经济变革,他们在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前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迅速凭借年龄和综合实力的优势占据社会的中流砥柱。而在1980年之后,我们已经太熟悉“80后”这个代名词了。他们崇尚个性、追求创新、找寻刺激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已经在社会坐标上打上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烙印。相比较这两代人,1980年出生的人既无法做到如70年代的人们那样传统持重,也难以匹敌80后们的胆大求变,所以1980年出生的人们,就在这两种状态间往复游移着,在纠结中不断前行,时而踟躇时而跃进,其中甘苦自知。
姚明也是1980年出生,关于他的事情,过去的时间里咱们已经聊得不少了,这里我不多做赘述。而在NBA当中1980年出生的球员其实已经成为各自球队的核心支柱,只要他们保持健康,都会是教练布置战术时重点考虑的人选。但你同样可以注意到:他们即使再成功,也都不会一帆风顺。几乎一直是在与命运无物之阵的搏战中艰难行进,有些人收获,有些人失落,也许这正是命运赋予这一代人特殊的标志。
我们可以挑出除姚明外最为成功也最为极端的例子:保罗-加索尔在30岁之前,已经拿到欧洲冠军、世锦赛冠军和NBA总冠军,除了奥运会已经是大满贯。属于个人的荣耀,欧洲MVP和世锦赛MVP在手,NBA虽未拿到MVP,却也拿到过最佳新秀,目前也是策应能力最为出色的内线球员。但看过他这些荣誉以后,再来看看他所经历的不易:自进入NBA后,批评家们就没有停止过对他的苛责。他在灰熊队和西班牙队的都无法找到节奏,感觉迟迟不对;进入湖人队后一直被批评球风太软,没有体现内线的强硬。2006年西班牙世锦赛夺冠,他却因为脚踝伤势倒在半决赛。如果他无法在一次又一次受到质疑时顶住压力,一切将不复存在;而如果他一帆风顺地走到今天,恐怕也没有人再记得他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再去看看一众80年生人的球员:哈林顿、普林斯、麦克-米勒、大卫-韦斯特、约什-霍华德……每个人都符合这样的定律,只是因能力不同,程度稍有差异而已。
80一代就是这样,亦步亦趋地前行,取得的成绩和付出的代价究竟哪个更大,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70年代的前辈们吹角连营的年代让人艳羡,但80一代效仿不来,时代再也给不了他们如此的机遇,站在变革的大浪初始处;80后的孩子们无所顾忌无所无所畏惧的状态也让人感叹,但80一代同样难以做到,年龄让他们无法这样洒脱。于是这样蹒跚前行着,终于是到了而立的年龄,这些体会过狂野,体会过孤独,体会过欢乐,还有爱恨离别的人们,这些胸中燃烧过梦想,行动曾身不由己的人们,应该在这样的一年开始自己的完美生活。无论他们是否想过仗剑策马走天涯,现在都应该以稳中有升的状态开始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在北京漫天风雪的夜晚,落笔记下此刻,无限期待我们的30岁开始。
加载中,请稍候......